Quantcast
Channel: 美国留学就业生活攻略
Viewing all 10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生活工作压力 |如何应对压力摆脱焦虑

$
0
0
插播:昨天一亩三分地匿名版有一则帖子: Facebook Seattle 内部通知,证实有临时工猝死。(原帖地址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56371-1-1.html “

短短的2周内,又一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这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还会不会有后续报道我们也无法预测。上次跳楼的华人工程师至今官方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调查结果。这次的帖子里,有同学匿名说,contingent worker可能不是因为工作压力 - 希望如此。

从申请学校、保持绩点、找internship和fulltime到申请h1b和绿卡、work performance、work life balance,我们一直习惯压力的陪伴,习惯push自己离开comfort zone。成长与进步确实离不开压力,但当压力累积成为负担,影响工作表现、生活节奏甚至健康,成为overwhelming的焦虑时,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呢?

我们在职场达人板块征集了大家的回答:
1. 面临哪些压力?
2. 如何应对压力?


非常感谢大家积极踊跃地参与,同时这也表现出压力问题的普遍性,尤其是近期S386法案、FB工程师自杀事件更是让所有人的心情又凝重了几分。

@yokielove
总结一句话:h1b,绿卡和身份,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不稳定不安定没有落脚根,太害怕了!

@wenxima
生娃之后的疲惫以及和家人的矛盾,各种drama让人一度痛不欲生

@tingtingzhu
我学的是finance,现在做的是sql developer。虽然这条转码的路太痛苦了,但还是觉得自己幸运的找到了码农的工作。有项目的时候,自己的skill set 不够,需要做很多学习,研究,请教别人silly 的问题。会忧心。很多时候,由于自己有限的skill sets,老板不会给我项目。我又忧心自己的performance 还会觉得自己没用。自卑。

@hadoopG
我觉得peer pressure 是一部分原因 每个人命运不同 运气不同 但是大家一个班出来的 难免比较 从而心生压力。。。 总有的人有好公司 好老板 好tc 也总有的人什么都没有 于我而言 不想放弃对命运的抗争 所以总在挣扎

@jingshenlin
身份 工作遇上傻X领导 跳槽每天复习到头疼 想有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觉得在浪费时间 ……

压力的来源涵盖方方面面,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如h1b、peer presure、pip)很难靠个人努力在短期内消除,而来自自身的压力(能力不够、心态敏感、对未来迷茫)则又容易带我们走上内耗的道路。即使是习惯压力的我们离burnout的距离又有多远呢?正确面对并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累积的重重压力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提供释放压力、减少焦虑的思路:

压力分类分级:剔除无意义的焦虑


@xshine6 提到:给压力按优先等级分类后逐一完成,事后不反复纠结。清晰的计划既能帮助梳理思路,也能防止大家陷入对事件难度、数量的错误估计所导致的无意义焦虑。尽可能减少恐惧“恐惧”本身的发生。

着眼未来:不过分在意短期得失


用户@clfhaha1234 在帖中写道:“比如我去年高位买房,亏了,但我相信在当时我已经做到了局部最优解,不需要苛责那时自己的选择,亏了也认了。因为我们努力本来就不能确保成功,只是提高成功的概率。而更重要的,是怎么走好自己长期的目标。比如你35岁想开公司/当高管,那么往前倒推,在自己在明年,在30,在35时自己应该具备想要的能力,其思考如何往这个方向靠近?而短暂的金钱和职场得失并不重要,属于你的终将属于你。”

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方式


用兴趣爱好短暂的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能很好的帮助大家释放压力,高票回答有运动(跑步、游泳、boxing、瑜伽),影音娱乐(看美剧、电影、乐高),与朋友家人相处,生活方式(整理、美食、睡眠、洗热水澡)等。

其中运动被很多人提到,因为既能在运动中发泄掉负面情绪,又能强身健体,一举两得。比如 @tingtingzhu 就提到瑜伽来环节颈椎的疼痛,打高夫一挥杆很解压。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放松心态,但是拼尽全力


一方面要坚定信念,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因为多次失利便否定自己,可能只是因为文化差异没找对方向/时机没到。明确自己的技能,稳住自己的底气,这样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以自信大方姿态抓住。另一方面保持优秀的习惯,不断努力,增加自身的筹码,打磨掌握的技能,这也是底气的来源。

佛系面对人力所不能改变的


@echogo 和@angleazht 都提到了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认识到自己的欲望和能力的不匹配,降低欲望,转移生活焦点(package -> 家庭/健康),享受平淡的生活,大概才是治愈压力的良药。不要和别人比较,压力也会小很多。

此外有的时候我们自我要求过高,其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状态,找到工作的想想那个还在苦苦求offer的,留下的想想那些无奈“被离开”的,再不济看看电影,苦难的人生一抓一大把,其实我们是不是真的过得还行呢?就像地里小伙伴richardlee0211说的:“世界压力大的人其实有很多。世界领导人,高水平运动员,宇航员,智力竞赛者。很多情形比我的情形要危机一千倍一万倍。”

咨询心理医生


用户@cser017 @wenxima @WantBetterLife 等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大家也都越来越认同这种专业的方法,表示没有什么好顾虑和忌讳的。

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更多是帮助你意识到行为背后的动因,帮助你探索心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但并不能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小伙伴们还要额外注意是否需要自费/保险能否cover!

还有很多用户分享了他们面对压力的做法: @huyibodtc 做罪恶感强的事情(吸奶茶)/@JacobCPAB have sex/@ZMJ_CJ curse word/当然还可以像@wanglei595959 说的,来一亩三分地发帖分享,我们会一直支持大家的!

最后我们还想对大家说,热爱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生活无解的本质。压力会陪伴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而与压力和谐相处是我们要长久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们能感到些许轻松,也欢迎大家继续到原帖分享独特的解压方法!

Facebook开除尹伊 |在华人圈子给尹伊一片鼓掌声中转发一个善意的提醒

$
0
0
昨天,一亩三分地里最热的帖子是《 尹伊,FB跳楼自杀事件中唯一公开身份发声的员工,今天被FB开除》 链接: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57536-1-1.html 或扫下方二维码

事件的起因:前不久,华人网友去Facebook总部现场抗议活动期间,尹伊作为facebook员工,现场支持,公开发言,最终导致其被开除。

今天,很多公众号都推送了这起事件的相关信息,华人圈子在给尹伊的勇气鼓掌喝彩,距离chen qin跳楼自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无论是facebook公司,还是其数目众多的华人员工,一直保持沉默,更显得尹伊的公开发言很难得。

一亩三分地匿名版里,有人发帖: yin yi说了什么被开?

作者:@匿名

我从某朋友现场录制的视频把我看到的所有yin yi的发言的文字记录都打出来了:

华人员工在美国纳的税最多,贡献最大。现在我们华人员工受到了歧视, 人死了,连他的ORG CHART都被隐瞒了,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不做一些什么,这种状况永远TMB的不会改变,明白吗?今天我很高兴有这么多人站在这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华人员工的希望,硅谷的希望。【小编必须给他点个赞】

既然大家都明白,我们换个口号:Give me the truth, zuckerberg!

今天结束以后,今天每一个人向我们这个 f* CEO写一封信好不好? Write f* email to f* ceo zuckerberg(yin yi手上拿着自己的badge)

你们每一个人不用出示你们的employee card,因为 我很安全,有一个独角兽游戏公司给我开了为期一年的OFFER,如果这个公司今天调查我,我TM明天就走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明白吗?”

相对于华人圈子里的一片点赞+支持,地里有另外一个用户匿名发贴,就此评论,我们把帖子转载过来,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



作者:@匿名

首先,摆立场:强烈支持任何要求fb给出解释的行为。也很气愤fb 过了这么久,连续死了两个人,还有这么惨烈的跳楼自杀时间,过了这么久,都没什么调查报告,一副要掩盖的架势。

看事件走向,这位兄弟会成为热点,但希望尹伊在公开场合说 f*** zuckburg 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有不公平现象,去抗议,对公司不满,完全ok啊,但是无论是黑人、墨西哥人,还是白人,也没人在公开场合骂公司的ceo吧?公开骂CEO的,有几个没事的?有的话,请给出链接,我们瞻仰去。

而且尹伊还直接说我手里有其他offer了?公开说了这些以后,哪家公司会继续留他?

当年susan fowler出来说uber性骚扰,引爆uber,导致ceo下台,她也没说 f*** ceo/cto吧? 这种勇气+理智的做法,她迅速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她的职场似乎没什么影响,有公司愿意雇佣她。

如果想促使公司就qin chen跳楼自杀给出解释,那不应该公开说 f*** ceo + 我手里有其他offer了,导致自己被公司迅速fire掉。应该跟susan fowler一样,客观描述,获取支持。

而且,在公开场合骂ceo + 我人在fb手里有其他offer,这两条显得很不成熟。下面美国是否有公司愿意雇佣他,是个问号了。作为同胞,希望他能顺利找到下一份工作。也 希望给他内推的同学,不要提他为什么被fb开除的细节。

最后,我不是要攻击尹伊,fb那么多员工都沉默, 难得有人有血性的站出来,我们要点赞。但这不意味着他的所有行为都值得点赞。尤其是旁观者这么多,一片叫好声中,希望大家有正确的判断力。以后遇到类似时间,哪些行为应该鼓掌,哪些也许要避免?

全新推出:北美疫情地图实时动态追踪!

$
0
0

疫情牵动大家的心。
目前美国已有11例确诊,最近确诊的两位夫妻病情恶化。
加拿大有4例确诊,第五例疑似首次测试阳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疫情进展,一亩三分地上线了我们自己的北美版丁香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疫情全梳理 + 动态更新

网页链接:

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

V1.0 网页截图
统计数据 | 疫情地图 | 实时动态 | 相关讨论

北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


美国和加拿大conoravirus疫情进展


美国新型肺炎确诊数据统计


加拿大新型肺炎确诊数据统计


conora virus news 新闻动态总结


新型肺炎病毒相关讨论:h1b第三国签证、如何隔离等

网址:
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

我们会归纳美国新闻报道中的第一手信息
欢迎小伙伴们点击疫情网页右下角图标,提交信息+建议给我们!

希望小伙伴们这段时间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美国政府可能又要发钱了,Lyft招回少数被误裁的员工,加州公立大学秋季改成在线教学

$
0
0
 

Lyft招回少数被误裁的关键员工

Lyft前不久刚大裁员。这两天,有之前被裁掉的员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据说Lyft之前的裁员名单由VP决定。VP高高在上,不知道具体是哪些员工具体做事、撑起了公司的关键业务。结果裁员之后,公司发现有重要业务没人维护,只好又把少数员工招回来。

评论:

有种说法:“每个员工都是公司这台大机器上一颗螺丝钉,公司没了谁都可以转”。但有的螺丝钉没了,大机器可能真就出问题了,拔掉螺丝钉之前,得看清楚了。

美国很多公司使用slack作为交流工具。昨天下午,Slack服务突然挂了。在美国各公司工作的各位同学,老实说,你有没有过“莫非是我被裁了”的念头?至少Uber很多员工以为是。

众议院提出总数为3万亿美元的援助法案


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Pelosi)在星期二公布了一项超过3万亿美元的疫情援助计划,将会为各州和城市提供1万亿美元的援助,并为工人们提供“风险津贴”。


该法案会向个人提供新一轮1200美元的直接现金援助。并且每个家庭最高可以拿到6000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最多五个人,包括两个大人和三个小孩每个人可领取1200。


法案还启动了175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基金,以帮助居民支付租金和抵押贷款。还有高达750亿美元的病毒测试资金。预计美国政府最快将于周五就这一方案进行表决。

疫情迫使大部分加州公立大学今年秋季改为在线教学


加州有两大公立大学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今年秋季将改为在线教学;加州大学系统则采用混合模式,有的课程会在线下进行,但是各大分校也在考虑主要以线上模式授课。


值得一提的是:加州州立大学(Cal State)系统颁发了美国5%的大学本科学位,因为人数多,所以该系统的决定影响比较大。

疫情期间,无人车本应该发威成为主流,但这并没发生


无人车本应在疫情期间大展身手,然而,冰冷的现实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无人车无法上路投产。


无人车公司需要在道路上做大量的试乘测试,而且需要车内至少有两个人以避免事故发生,但因为社会距离的要求,无人车根本无法进行测试,只能闲置在停车场里。即使允许测试,自驾驾驶技术还不成熟,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另外,很多无人车公司没有收入,运营成本也异常高,它们的财务前景看起来并不妙。今年无人车行业可能大洗牌。

美国可能会有大型航空公司在新冠影响下倒闭


上个月开始联邦政府向美国各大航空公司发放共计250亿美元的救济金,禁止他们在10月1日之前进行裁员和减薪。但在疫情影响下,飞行需求急剧下降,美国各大航空公司仍然无法盈利损失惨重。


波音公司的CEO Calhoun表示,虽然无法做太准确的预测,但可能会有大型美国航空公司受疫情影响最终倒闭。Calhoun并未指出特定哪一家航空公司会倒闭,只是笼统地说了航空领域的不确定性。并称航空业到今年9月也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完全恢复可能需要近3年的时间。

4月份食品杂货价格出现了46年来最大的单月涨幅


美国劳工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消费者购买日用品的价格环比上涨了2.6% ,创下1974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


肉类、蛋类、禽类和鱼类价格受影响最大,上涨4.3% 。特别是鸡蛋的价格,从三月份上涨了16% 。谷类食品和烘焙食品的价格上涨了2.9% ,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涨幅。乳制品和相关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的价格上涨了1.5% 。


食品价格的上涨与其他消费价格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4月份,其他消费价格总共下跌了0.8% ,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美国4月份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了49%


疫情期间,在线零售商们看到了黑色星期五式的销售飙升,3月到4月间日销售额增长了110% 。与此同时,电子书销量增长了58% ,图书销量翻了一番。包括Amazon、Walmart和 Instacart 在内的公司已经雇佣了更多员工,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Uber投入5000万美元为司机提供安全保障


  • 迪士尼可能每月损失约10亿美元


  • 瑞幸咖啡 (Luckin Coffee) CEO、COO因涉嫌欺诈被解雇


  • 亚马逊表示:商品配送速度在下面几周里会恢复正常。


  • 加州部分地区准备重新开放


  • 普京发言人确诊,俄罗斯确诊人数升至第二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Costco都限购肉了,美国到底为什么会缺肉?

$
0
0
据《华盛顿邮报》4月28日报道,至少已经有79家食品加工和肉类包装厂被曝出有covid-19的病例。许多加工厂也因员工生病和缺勤而暂时关闭。工厂同时会进行内部调整和深度清洁,今后也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遵守政府规定的社交安全距离。
据食品和商业工人工会(The United Food and Commercial Workers union)说,该行业至少有17名工人死于冠状病毒,至少有5000人直接的受到冠状病毒的影响。
该协会代表130万食品和零售业工人在反击特朗普在4月28日《国防生产法》采取的行政命令时称,白宫这是在危害工人们的生命。
美联社4月28日报道
路透社在5月11日的报道中显示,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泰森食品(Tyson Foods)等公司旗下约有20家肉厂也会因为大量员工感染新冠病毒而被迫关闭。这直接导致许多美国超市的肉制品供应比往常减少了30%。Cobank(美国信贷系统)经济学家预测肉类价格在未来几个月也会比以往提高20%。

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3月的数据也显示,养殖场每日屠宰生猪数量下降了近四成。

就目前来说,Costco等超市已出台了肉类产品限购政策。这样的市场供需出现了问题直接导致了我们广大群众的吃肉问题。
来自Overland 推特实时肉价
      
 猪肉限购价格上涨也就算了,可同时牵扯到了鸡肉,牛肉和鸡蛋等。嘴馋如我们,就要开始重视起来了。

图源来自Twitter


那么,我们先来捋一下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让我们不能安心的吃肉肉呢:

1. 供需关系 Demand and Supply
一方面消费者担心价格上涨,肉类限购影响自己花高价钱还买不到肉。而另一方面供应端的农场主们却痛心自己辛辛苦苦养的猪猪要被安乐死,和牛奶都要被倒掉。供应链两端参与者都得不到较好的利益。
    
2. 供应链环节断裂 The food supply chain is breaking
收购方和运输环节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够给出合理的价格收购,以及封锁政策不能去及时收购这些不易保存的新鲜冷食。

3. 行业整合问题  Integrated of Industry 
美国肉类售卖是一环套一环的。首先农场主需要找到肉类加工长进行宰杀后的加工消毒包装等一系列生产加工。而第二步需要加工厂去供应给各大超市进行售卖。但在疫情期间伴随大型肉类加工厂的停工,美国许多中小加工厂也没有大规模供应超市的能力。农场主此时需要面对处理超额待出栏家畜的饲养问题,这无疑是给农场主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因为这些猪原本可以按时卖掉。

4. 农业部处理方法 USDA Treatment  
农业部表示会积极接洽食品超市和供应商,同时会帮助农场主将不能及时卖掉的生肉找到冷藏仓库。可是同时也表示实在卖不掉的牲畜只能被安乐死,且安乐死费用会报销。安乐死之后,这些肉类被掩埋掉,消费者还是吃不到,相当于很大的浪费。

5. 目前已经被影响的结果 Present Result
Wendy’s 在菜单里撤掉了牛肉汉堡。麦当劳宣布可能会暂停部分餐厅的营业,且巨无霸和麦香鸡将可能会停止供应。大型连锁超市Costco和Kroger已经宣布肉类限购。
6. 事件未来走向 Future Developmental Trend
泰森食品董事长约翰·泰森:”食品供应链将会很脆弱。随着猪肉、牛肉和鸡肉工厂被迫关闭,哪怕是短时间内,数百万磅的肉类将从供应链上消失。”
经济学家Steve Meyer预测,这对美国消费者意味着未来三年内超市都将会出现短缺和价格上涨

推特网友展示沃尔玛肉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类似历史事件与经济学原理
其实问题的本身还有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肉与其浪费掉,还不如免费给我多好。”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背后潜在的经济学问题在早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就摇头晃脑的被历史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灌输过“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的概念。
早在1929年胡佛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危机(American Great Depression)导致美国股票的价格不断的暴跌,将近1500万人失去工作。
于是当时那个著名的奇怪现象(Milk strike)产生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富人在美国经济危机时,为何宁愿把牛奶和猪肉扔进河里产生浪费,也不给贫民吃?

但是当时很多专家支持并认为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牛奶腐坏时间很短,如果不及时处理,反而都送给了贫民吃,那就没有人再来以购买的形式得到牛奶。这会直接导致牛奶更加无法卖出去。
而一旦这些东西都被白白扔掉了,市场上牛奶和猪肉就会减少,这样价格就会随之增长从而赚到钱。这就和我们现在看到有些蛋糕店宁愿把当天的蛋糕在晚上扔掉,也不打折处理或者免费发放一个道理。
所以,当时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的结果也产生了。政府和生产商为了稳定住市场价格和维持对未来的收入,减缓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且当时政府也为农场主发放了农业补贴。
这也是我们当时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残酷现实的一个最深刻直观的一个印象。但是这个事件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我们可以适当的弹性运用。因为现在不一定要像历史那样残酷的去处理这样的事件。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比如5月9日,Facebook推出了一个名为“Brennco周六生猪大甩卖”的活动,因为农场主Brennco不希望自己辛苦饲养的动物被安乐死的同时,人民还不能填饱肚子的两败俱伤的结果发生。此活动在FB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个其实有一点像我们中国现在的助农活动。
  图源来自Facebook,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生产是为了什么呢,到底是为了资本家利润还是先要满足人的需要?其实在现如今,还是以人为本才能得民心,尽可能的减少双方的损失才比较重要。

其实美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客观来讲不会导致猪肉紧缺。因为养殖饲料成本低,且高科技机械养殖技术可以让一头存栏母猪,每年平均可出栏25-30头(中国年平均出栏20头)。

但此时在疫情期间,对于美国暂时呈现出的“缺肉现象”。前面也提到了供应环节的问题。如果说扔掉的损失要低于拿去买掉的损失,那么现在可能对生禽安乐死然后政府再补贴农场主的这个选择比较好一点。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无论如何也祈愿疫情快一点过去,工人也可以不用在冒着风险去工厂上班。也希望政府与供应商还有农场主可以早日找到平衡,以保证我们可以快乐且无负担的吃肉。
    Stay safe and healthy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

Reference:

https://apnews.com/67cb4bad7ffe500beabdf8e7e7efea5d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0/04/28/meat-industry-supply-chain-faq/

https://delphosherald.com/MobileContent/News/News/Article/Brennco-Farms-Inc-selling-hogs-to-public/191/1183/212384

如果你有更多相关讨论与见解
记得到一亩三分地分享哟!

JCPenney赶在破产前给高管发巨额奖金,美国失业率可能在放缓,无人车公司Cruise裁员8%

$
0
0

无人车公司Cruise裁员8%,同时会继续招聘工程师


Cruise是通用汽车GM的子公司,其投资方也包括软银的愿景基金和汽车制造商本田等,目前约有1800名员工。


今天Cruise宣布将裁员近8%,集中在产品、市场营销和共享打车业务部门,这其中也包括位于加州Padasedna的一个负责Lidar研发的工程团队。被裁员工将获得遣散费,其医疗福利将由公司支付到年底。


公司同时表示:尽管裁员了,但将继续招聘工程师。Cruise去年底有23亿现金储备,每年大约烧掉10亿,如果公司能完成预定研发计划,则软银需要追加13.5亿美元投资。

一些专家认为关闭学校弊大于利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重新开放学校,但全球仍有超过10亿儿童被困在家中,他们要么上网课,要么干脆放弃教育。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三月下旬,全球学校关闭影响了全世界91.3% 的入学学生,包括从幼儿到博士的所有教育水平。截至周三,这一数字虽已降至69.4% ,但全球仍有至少12亿学生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有两名意大利儿科医生在星期三发表在《 JAMA Pediatrics 》杂志上的一封意见信中表示,这些关闭措施对阻止病毒的传播没什么用。她们认为,“学校关闭甚至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更严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问题。”。


过去几个月,美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关闭,数百万家境贫穷的儿童失去了最可靠的膳食来源,因为学校午餐是许多学生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饱餐。


评论:美国每天有几百万儿童处于饥饿?唯一的饱饭是在学校吃的?难以置信。

实验表明COVID-19在餐馆里非常容易传播


世界各地开始逐渐重新开放经济,许多餐馆也开始营业,但有实验证明病毒极易在餐馆内传播。


日本的公共广播组织 NHK 与传染病专家合作做了这项实验,一共有10人参与。实验是将一种只有在黑光灯下才能看到的颜料涂在一个人的手上,其余的参与者各自吃了半个小时的自助餐。


结果让参与者目瞪口呆,黑光灯打开后,这些颜料到处都可以看到,它沾染在桌子上,参与者的手上,甚至在他们的脸上。

JCPenney赶在破产之前给高管们发巨额奖金


JCPenney欠债还不上,正在为申请破产做准备。但该公司周一晚间宣布:已向首席执行官Jill Soltau支付了450万美元的奖金,并向首席财务官Bill Wafford和其他两位高管各支付了100万美元的奖金。JCPenney表示,公司这样做是为了留住顶尖人才。


评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有汽车公司濒临破产,但高管拒不辞职,理由:我们留下是为了确保公司得到很好的管理。

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可能正在放缓


上周,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依然高得惊人:仅在一个月内,就有2000多万人失业。但根据Civis分析公司(Civis Analytics)对每日调查的分析,失业的速度似乎正在放缓,主要体现在男性、全职人员,及一些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员工中。而女性、非全职员工,及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工人的失业情况仍无好转。

人们对餐馆增加新冠肺炎附加费感到愤怒


本周Kiko Japanese Steakhouse 和 Sushi Lounge 的收据在推特上疯传,原因是一位顾客注意到一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附加费” 。许多人愤怒地评论,为什么疫情会导致餐厅增加5% 的附加费。

餐馆回复因为食材的涨价,成本上涨才会收取这项费用,并且宣布取消这项费用改为提高所有菜单价格。


最近几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肉类加工厂被迫关闭,导致肉价飙升。新鲜肉类价格在四月底上涨了8.1% ,专家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价格可能会有20%的上涨。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由于竹子短缺,卡尔加里动物园计划将大熊猫送回中国


  • 亚马逊强烈要求国会通过有关禁止哄抬物价的法律


  • 苹果的硬件工程师将于本月开始返回工作岗位


  • Alameda County 最快将在下周允许特斯拉 Fremont 工厂重开


  • Uber投入5000万美元为司机提供安全保障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美国国土安全部已向白宫正式提出建议,进一步限制合法移民

$
0
0
国土安全部已向白宫正式提出进一步限制合法移民的建议
今天,NBC报道:国土安全部已向白宫正式提出“限制合法移民”的建议,下面就是等总统审阅、决定,发布行政命令了。
这个事件并非突发。上周,Warald撰文提醒大家:《四议员联名写信,美国总统可能暂停H1B和F1/OPT申请,这里有一切细节和深度分析》
后来,地里群众们不断挖掘,发现上周四给总统写信要求暂停H1B和OPT的,不仅是四位参议院议员,还有八位众议院议员,十二人在同一天同时动手。这十二人,全都是共和党议员。
NBC今天的新闻里,着重提到了OPT,这可能是记者获得内部消息,也可能是随手挑选一个热门话题,当然,无论如何,OPT是否会被取消,大家很关注。
在我们发文后,地里有同学发帖给学校OISS发email询问后,得到回应如下:
Please continue to apply for OPT as usual. Here is what an immigration attorney said concerning these plans:
The F, H and other visa categories are statutory, in 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and so require an act of congress to eliminate completely. OPT and the operational provisions of F and H are regulatory via the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 Ordinarily, there is a lengthy process of changing regulations – publishing draft regulations, soliciting public comment, revising, republishing, wading through legal challenges and so on. However, the government can publish interim or emergency regulations fairly quickly as circumstances (deemed by the President and the Secretary of DHS unfortunately) dictate. However, these are all subject to legal review which means the very moment this happens it is likely that suit will be filed with an injunction imposed blocking the enforcement of the regulations.


对上面这段话,地里有同学提问:

请问这个attorney解释里提到的statutory和regulatory的主要区别是不是前者是经过congress批准的立法,后者不是?或者说一个是法律,另一个是法规/条例?因此,行政部门/总统对于regulatory的OPT的权限更大?
一亩三分地用户 @putout 在美国读Phd,辅修政治学(Minor in Politics),他对此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
正解。Statute是法律,regulation指法规、办法、条例。前者必须通过国会立法、汇集于United States Code。后者是行政部门制定的管理规则、通过简单的过程即可颁发、汇集于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管理移民的根源权利在于国会,但是国会立法支配这个权利于各个行政部门来管理。这里的法律就好比划了一个框的界限,框内规则是行政规章,但是后者没有权利出界或更改界限。
这个律师所说的意思是各个移民身份是法律指定的,行政法规无权废除,但是有些benefits比如OPT是regulation创造的。行政部门是有权利通过更改法规来暂停这些benefits,但是还是要走一定通知与公众评论等程序。如果部门以紧急情况为由更改规则并立即执行,虽然理论上有这个权利但是很可能很快就被起诉然后法院勒令暂停执行直到诉讼完毕。

既然提到了“诉讼”,有同学询问:
那诉讼出结果一般是多长时间啊?诉讼期间OPT申请要被停止吗?
@putout 对此也给出回复,在这里我们换成容易理解的说法:
1.支持OPT的一方可以作为原告,发起诉讼,控告“政府暂停OPT的新法规”不规范。
2.法庭有权利以为原告止损为由,发制止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暂停这个新法规实施,如果这样处理,则OPT暂时继续申请、一切保持不变,直到诉讼结束。如果原告败诉,“暂停OPT”就会得以保留实施。
3.因为“暂停OPT”的规则可能很短,假如暂停60天,其实很快就期满失效了,那发起诉讼可能意义不大。而如果暂停1-2年甚至遥遥无期,那必然会有支持OPT的组织发起诉讼。

地里还有其他同学说:
今天和学校的OISS director 通了电话,。。。说他们认为极不可能短期内影响境内申请,如果真的这样会是”very surprising and historical”,而且肯定马上有诉讼。即使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事,已经交出去的申请也相当大概率不会被影响。

以及:
周二问了我的移民律师,今天下午跟她电话聊了一通,也是【跟地里大家说法】差不多的意思。她建议今年之内都别出境了,境内的合法F和H身份没啥问题,但是境外的随时都有危险。。。她意思就是影响到境内H1B,F1/OPT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们会持续关注此事。有最新消息,会在一亩三分地全站置顶 + 手机APP推送。
高科技工作者正在考虑逃离硅谷

湾区是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在硅谷工作的很多人都租房,但房租昂贵。Facebook 和谷歌都宣布今年大多数人可以在家工作,而 Twitter员工可以选择永远在家工作。

因此,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员工现在正在考虑搬离湾区省下租金。湾区有小孩的父母也渴望拥有大房子,有后院和游戏室供孩子玩乐。以高科技公司员工的工资,想买这样的大房子,在湾区以外任何地方都能负担得起。

位于旧金山的Twilio inc. 首席人力资源官克里斯蒂•莱克(Christy Lake)表示,已有数名员工与公司讨论搬离湾区的计划。

但这将会引发了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果员工搬到一个更便宜的地方,Twilio 是否应该相应调整他们的薪水?搬离的员工会和其他人一样有同样的职场晋升机会吗?

Facebook、谷歌、苹果等公司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园区,提供午餐、健身房、自行车,甚至还有洗衣服务,公司还会为居住在两小时路程以外的员工提供配备了wi-fi 的通勤班车。这些同样也是隐形福利,所以科技公司的员工是否真的会离开硅谷搬去大农村还有待观察。
疫情期间,有些年轻人回到父母的空巢中寻求庇护

随着疫情的持续,许多原本生活早已独立的年轻人不情愿地迁徙回家,跟父母一起生活。在一些父母看来,孩子回家、家人团聚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事情,但也有一些父母并没有多余的积蓄来养活家里多出来的人。跟失业的子女一样,父母也近期也可能遭受停薪留职甚至被裁员。还有些父母在“空巢”之后,搬进了更小的房子,几个孩子突然回来,家里也很拥挤。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拿明尼苏达一个家庭作为例子,以前全家人住在5000尺带游泳池的大房子里,自从两个儿子搬去波士顿和纽约以后,父母搬到了一个2200尺的房子里。现在两个儿子都回家跟父母住在一起,生活诸多不便,在一个房间里放个片儿,全家人都能听到声响。此外,小儿子刚毕业没工作,妈妈收入减少了60%,但家里生活开支飙升,也需要另买一辆车。
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提出的3万亿美元经济救助方案被参议院否决

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Pelosi )在周二提出的3万亿美元新经济救助方案,已经没有机会被上传到总统特朗普 那里得到同意或者反对的回答,因为已经被由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否决。白宫在之前在回应佩洛西时候也表示,特朗普会否决她的法案。
美国的超市和杂货店在4月份涨价了2.6%,食品、日用品更贵了

尽管生产商们的价格跌幅在今天创下了历史新高,美国超市和杂货店的商品售价却一路飙升。总体而言,杂货店的价格在4月份增长了2.6%,创下了自1974年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冠状病毒大流行扰乱了食品供应链,食品生产者和农民无法及时供应食品;另一方面,餐馆纷纷倒闭,人们都宅在家做饭,对食品杂货的需求量猛增。大量肉类工厂的关闭,以及一些恐慌性购物的顾客大量囤货,都加重了供应链的不平衡。
WeWork提供的办公场所基本无法使用,但仍在收取租金

三月初疫情爆发时,WeWork提供的办公室越来越脏,保护措施完全没有做到位,只放置了一些洗手液。后面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WeWork提供的办公地点也出现有人确诊新冠,客户们相继开始在家办公,并向WeWork提出办公地点并未被大家使用(都在家办公),要求其减免租金。WeWork不但不减免,还继续强硬的收取客户的租金,这让客户们感到非常不满。

现已有来自纽约,洛杉矶和哥伦比亚特区的20多家小企业成立了一个团体来抗议WeWork的做法,有客户已经聘请律师至信给WeWork,如果不满足租客提出的租金减免和退款要求,律所将寻求仲裁庭来对此争议进行裁判。WeWork回复此信,要求对方提供其抗议代表的名单,拒绝对法律纠纷和客户投诉发表评论。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Facebook正在收购GIF公司Giphy
  • Vice 裁员155人,因为COVID-19使得媒体收入大幅削减
  • 因为众筹项目在疫情爆发期间急剧下降,Kickstarter 裁员39%
  • 星巴克致函房东,请求在未来12个月内给予些租金优惠
  • 纽约州长库莫延长居家令至6月13日
  • 英国一家贸易公司在油价跌破$0时购入25万桶石油,大赚一笔
  • 法国政府将推出旅游网站,与Airbnb、Booking相抗衡
  • 民主党预留70亿美元用于儿童保育,育儿中心可申请额外紧急援助

第一次来美国时闹过的笑话

$
0
0


01

面试 @JackieY

分享一个我同学给我讲的 我当时笑了一天
我同学面码农岗位 phone interview
面试官:“With what language are you most familiar?”


我同学:”Chinese”
面试官:(五秒后)Ok…..

hhhhhhhhhhhhh

02

做客服 @wyang9311

不仅国人国人会有这样的尴尬,遇到电脑相关的事情,美国人令不清的状况时有发生。我做过 Tech Support,就遇到下面两件事:
一位退休老太太买了手提电脑,玩游戏消遣。不知怎么突然死机,打电话来求助。我问了一下,要她重新开机。然后对她说,“Ma’am, would you please close all the windows before we continue?” 她回答说,OK,然后就一点没声音了。我不敢挂机,大约10分钟后,她才在电话里说,”All Windows are closed.  What’s next?” 我差点没把话筒摔了!!!


另一次,也是帮助客户在电话里解决问题。都弄得差不多了,然后我说,“Please press any key.” 对方愣是费了老半天才回答,”Where is [ANY] key?”    

03

办手机号 @叶知晚

七年前吧,大一的时候刚来刚办了手机号没多久,同学里都没几个知道我手机号的,有一天突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我想了一下是谁会给我打电话呢?
想不出来但我还是接了,
我彬彬有礼的:hello?
对面是个女声:Hi,this is XXX,you have a DUI record, and XXXXXX
那时候刚来听力很一般,就听到了一个关键词DUI,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DUI是个啥啊,于是我打断了对面,很谦虚的问:excuse me,what does DUI mean?
对面沉默五秒之后挂掉了电话。。。大概是觉得骗人骗到了个傻子吧。。。

04

我怎么还是不会答反义疑问句啊! @MrNick

至今不能一次性答对反意疑问句。


我当时实习吃饭老板过来和我说would you mind me sitting here? 我:sure. Yes. 然后老板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了……

05

Opps! @fx_xj

有一次想在超市找钩子,问工作人员哪里有hooker….

06

Picture or Pitcher? @妖呱呱

去吃饭问有没有菜单图片 picture
结果小哥直接给我来了一壶… pitcher

07

我一脚踏空,我就要飞起来了!!@泰A醒

1. 记得刚来美国时坐学校shuttle,不知道到站的时候应该拉绳子。于是在快到时跑到司机跟前说,can I take off now? 那司机的眼神至今难忘,大概以为我会飞吧。

2. 后来第一次当TA,教室里坐满了黑压压一群人,我问了句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一个个都举手了,我不知道接下来咋操作,就点了个学生说: You, speak. 现在每次想起这个都觉得面红耳赤。

3. 又是一次TA,(哈哈又当ta,想不到吧!)辅导一个女学生做题目,她有很多题目不会做。有道题做到后来发现她其实最开始的思路是对的,然后鼓励她说: you are correct for the first time。她看了我一眼,笑着说 this is so mean。意识嘴瓢后赶紧解释

4. 又又是一次TA,噼里啪啦写了一黑板,问学生 any questions? 一个学生的siri响了起来: I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这个貌似很多人都经历过

5. 最严重的一次嘴瓢是在一个嘈杂的牛排店,想要些玉米当side,大喊着对窗口后面的师傅说: can I get some porns?

08

Thanks Dad! @XiayunXiao

a. 我实习的上司叫Daniel Kilpatrick,超级帅又有风度还很有耐心的加拿大人,比心心,因为美国人一般比较懒,所以那边的员工和同事都会叫他Dan,有一次他给我布置完任务,我很开心的说了一句,Thanks Dad…… 就是嘴瓢到了一种程度吧,说完我就意识到不对了,马上补了一个Dan,他在前面摇了摇头走掉了。。。(捂脸);

b. 还有一次那的一个实习生开车带我们去超市买防水的靴子,boots对吧!结果我问他,where can I get boobs?  他 ???


c. 我们第一次去那个subway才把我折磨死了,特别忐忑,认真的阅读了他广告板上写的内容,上面写了说1 foot only for 多少钱,我还特别的想了一下,每个人的脚长度都不一样啊喂,你这样我一个女的岂不是很划不来!因为那个1 foot在搞活动,所以我低头看了自己的脚想了想也没多长,应该可以吃掉的,所以就要了1 foot…..然后拿到手上。。。就奔溃了。。。这尼玛哪是一只脚的长度啊!


d. 还有一个就是我当时在新泽西实习来着,之前还去DC玩耍过,dc的地铁叫做metro,后来去纽约(纽约的地铁叫subway)玩我也是十分坚信的任务metro才是地铁,subway就是我吃的那个三明治罗,所以在一个地铁入口硕大的subway牌子下面,我问一个卖东西的小摊主说你知道地铁在哪吗!她看了我很久说,就在你后面啊,我说我不要吃的那个我要去地铁!她后来好像就不太想理我了,直接说你进去看看(捂脸)

09

Whassup?! @angelkarin

又到了新的一年,想想来美国都已经九年了,时间过得太快了,然而当年的蠢萌还是历历在目~
Case 1.
问:Do you need ketchup?
答:Catch up with what?

Case 2.
问:How is it going?
答:What is it?

Case 3.
问:What’s up?
一愣,抬头,茫然眼。

不过后来当TA,读PhD之后就慢慢就成熟了。虽然现在听到笑话看到别人笑得前俯后仰,还常常不知道笑点在哪里,然后就为了自己不知道笑点而忍不住笑了,ORZ。

10

Super Salad! @andy10026383

吃饭服务员问 soup or salad,我听成super salad。然后我说, wow…

11

As long as.. @my387214762

上学的时候找实习,接到面试官电话,一个女的
女面:How much are you asking for?
我:(想说的是只要能支付我的生活 make living 于是开口说道)As long as my compensation could support me making love…..
女面:。。。

然后。。。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12

三重打击!@Littleblue

a. 和老板说:I will try different restroom on weekends…..老板笑喷

b. 在学校 和印度三哥说:We have mid-term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三哥表示:这波可以


c. 有次我组员问我一个问题 大概就是这东西是我写的代码 但是他能不能改 我想也没想 直接说
you can fix yourself…..然后就后悔了 无数个草泥马飘过。。。

13

红茶还是黑茶?@shadowalker1139

来美国第一年的时候犯的错误现在想想也蛮好笑的。
飞机上空姐: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我当时脑子一抽忽然想喝红茶就问: “Do you guys have red tea?”

空姐立马给我了一个茶包上面大大的写着”black tea”
我接过灌满开水的杯子和茶包使劲的thank you~心想应该是飞机上就只有black tea了不然当场就会出英文洋相hhhh

14

健身房 @MarsZns

在健身房遇到美国同学
问: hey man , what u do today
答: breast
……….



锤子落下!Uber刚刚大裁员3000人,关闭全球45个办公室,这里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细节

$
0
0
“期待”两周的Uber大裁员终于发生了 – “期待”二字并非Warald在“幸灾乐祸”,相信过去两周里Uber每个员工都在被煎熬,现在事情落地了,即使被裁。也好歹是个解脱。

时间顺序:裁员是如何发生的?

4月28日,The Information率先报道,Uber即将大裁员5000人。

5月7日,Uber第一批裁员3700人,占员工总数26900人的14%,集中在客服和招聘两个部门。Uber CEO表示:第二批裁员会在两周内完成,各个部门都会有人被裁。


过去两周里,Uber员工们人心惶惶、无心工作,每天都在等公司裁员名单。动作快的同学,当然已经在主动到处面试了。

周日,“Uber周一会大裁员”的消息已经在公司内部流传开。

今天早晨8点15,CEO给全公司发邮件:A very difficult day and what’s next

通知员工:

  • 裁员3000人

  • 关掉全球45个办公室

  • 旧金山Pier 70办公室将被关闭,人员搬到旧金山Mission Bay的新总部


裁员信息汇总

Uber目前全球约有24000员工,今天有3000人被裁,占员工总数 12.5%。


算上两周前被裁掉的3700名客服+招聘人员,以及Jump 500+,这波累计裁员7200+,接近30%,远超过The Information最早报道的5000人。


每个部门的具体裁员情况,目前并没有什么信息汇总,都是员工们私下交流,被裁的同学已经收到通知。


欢迎Uber的同学们来一亩三分地“职场达人”版,选择“Layoff分类”发帖,分享你了解的情况,地里发帖可以匿名

Uber Eats将来依然可能有裁员

CEO邮件里明确表态:

外卖业务Uber Eats已经是足够大的商业机会了,Uber不需要继续寻找下一个Enormous Growth Opportunity

这意味着Uber将维持已有的业务,不再烧钱扩展新业务。但是,如果Uber完成对Grubhub的收购,两个外卖业务部门必然要去掉冗余,到时候必然还会再来一波layoff。


Mailing Group提前透露出是否被裁


今天凌晨,Uber有员工发现了“May18”开头的一系列mailing list,最终证实是留下和被裁的各部门名单。

  • 凡是在May18-countrygroup1里的员工,工作保住了;May18-countrygroup2可能也是。

  • 凡是在其他May18开头的mailing group里的员工,都是被裁掉的。被裁的员工,slack账号很快被deactivate。

裁员补偿方案之前就有过消息(有待最终确认):

  • 每人至少发十周工资,然后按照工作年数,每一年多给2周

  • 医疗等保险发到年底

  • 公司电脑和手机送给员工

去年Uber曾经裁过员。与去年相比,这次裁员流程有一个不同之处:

  • 去年裁员名单,由manager上报、高层决定,换言之,manager们提前知道谁可能会被裁掉;

  • 今年裁员名单,几乎所有的manager都不知情,没有参与,名单由高层决定。Manager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裁掉、裁员名单是否合理。

Uber并不缺钱:一边裁员,一边并购

Uber裁员并非是公司缺钱无以为继,相反,公司尚有8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此外,公司也可以采用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

Uber现任CEO,Dara Khosrowshahi,是位职业经理人。加入Uber之前,曾担任Expedia CEO,完成了41笔交易,包括对Orbitz、HomeAway等知名品牌的并购,可谓是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的高手。

加入Uber后,Dara首要任务是带领公司上市,其收入也跟Uber股价挂钩。同时,他也完成一些并购:

  • 2018年收购共享单车Jump

  • 2020年初31亿美元收购中东打车平台Careem

在被新闻媒体爆出即将裁员5000人之后,Dara依然坚持”买买买”:

  • 5月7日,Uber领投共享单车公司Lime新一轮融资,随着Lime两位创始人离职出局,新任CEO(Dara前助手)上任,Lime已经被Uber变相控制。随之而来的是 Jump员工被“团灭”,被无情扫出公司。

  • 5月12日,媒体报道:Uber打算收购外卖公司Grubhub,如果交易达成,市值53亿美元的Grubhub将成为Dara数额最大的一笔收购。

战略并购最终效果如何,存在变数。但Dara作为CEO:

  • 在公司业务大跌的情况下,大幅裁员节省开支

  • 在公司现金充足的情况下,趁机抄底大胆并购

客观的说,CEO这些做法并无不妥、完全合理。

Warald之前撰文说过:一家公司,如果创始团队掌权,往往或多或少会替一起打拼过的员工着想;而一旦由职业经理人掌舵,尤其是上市之后,CEO要对股价负责,那员工利益就没人关心了。

过去这些年里,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很多公司拼命扩招,人才也显得宝贵;


现在经济低谷,到处都在大裁员,那么多有经验的人在求职,人才身价陡降。

Business就是这么冷酷。

When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opens. Stay positive. 

科技行业低失业率让特朗普限制H-1B的计划缺乏说服力;美国移民局正面临巨大财政危机

$
0
0
科技行业低失业率让特朗普限制H-1B的计划缺乏说服力

2020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暂停境外移民申请,声称这样做是因受疫情影响,美国处于高失业率和劳动力需求低迷的阶段,必须减缓外国工人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且,特朗普政府希望利用当前的经济低迷失业率高来实施更多的移民限制
Stuart Anderson,一位移民政策专家、前移民局以及多位议员的移民顾问,在Forbes撰文指出:2019年财年有66%的H-1B持有者从事计算机相关职业,而计算机行业的失业率从2020年1月的3%下降到2020年4月的2.8%,这表明雇佣H1B人数最多的行业,并没有因为欢迎移民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图片来源Forbes,版权属于作者。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想对国际留学生的OPT进行限制,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国际学生申请OPT会减少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经济学家还指出,也没有证据表明减少移民会降低失业率。

评论:

先不说是否应该限制移民这件事。想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已知很多高科技公司近期都裁员了,甚至是大规模裁员,为什么4月份计算机职业整体就业率反而上升?

一亩三分地里有人给出一个解释:
因为计算机行业高收入,失业人士不会去领失业就业(或者不合格),因此没有被统计进来。

还有一个解释:

软件工程师即使被裁,也比较容易找到下家,不会长期失业。

昨天Warald撰写介绍了Uber大裁员3000人,关闭全球45个办公室。在地里,我说过:

Uber有的员工其实早就找到了下家,跪求被裁,希望领双份工资。裁员消息早就出来了,如果早点行动的话,情况其实没那么糟糕。

我听说过一些5年经验以上的Senior Engineer,提前知道公司情况不秒,手里早有offer做备胎,当然,最近拿到的offer,工资明显不给力,公司也不理想。但“找到一份全职工作”这个底线,对于Senior Engineer似乎不难。

近期裁员的人里面,经验少尤其是还没H1B年轻人压力很大,但任何一家上点规模的公司,员工主体不会是new grad,那有3年工作经验 + 有h1b的,重新就业有多难?

高科技行业很多公司提供了失业补助能撑一段时间,加上H1B grade period,可能得秋季,才知道“再上岗”的整体情况。

失业率这种复杂的话题,影响因素很多,真相可能不只一个,所以,日本的柯南同学请回避,中国的元芳们说说你怎么看?请施展你的critical thinking,好的回复,我们在评论区贴你上墙!
随着移民申请骤减,美国移民局正面临巨大财政危机

美国联邦政府下属各机构的财政来源,一般是政府(税收)拨款。但移民局不同,它主要依赖绿卡、签证、工作许可、美国公民身份和庇护等申请费用来维持运营。疫情期间,特朗普总统对移民的限制、国际旅行的萎缩,以及移民局办公室不开放办公等,都造成移民局收入急剧下降。

而且,预计到9月,移民申请量将持续下降约61%,所以移民局财政情况会持续恶化。为了缓解财政预算缺口,美国移民局计划对所有申请者额外征收10%的附加费,并在上周五寻求国会的帮助,要求拨款12亿美元。

此外,移民局已经在限制开支,经费只用在工资和关键任务上。移民局发言人声称:如果没有国会的财政干预,美国移民局将不得不采取更激烈的行动来维持运转。 

评论:已经在涨申请费了,”更激烈的行动“意味着移民局也要裁员或者停职留薪吗?
还有,同是国家部委,为什么移民局没有行政拨款?有钱了才能多招人才能加快处理速度!
南加州新冠疫情跟北加州相差明显

南北加州的冠状病毒发病率有明显差异:位于加州北部的旧金山湾区和萨克拉门托加起来人口有1000万,占加州总人口的25%,但其COVID-19的感染率仅占整个加州的16%,低于其人口比例;而以洛杉矶、圣巴巴拉和圣地亚哥为代表的南加州,拥有2200万居民,占加州总人口的55%,却有整个加州75%的病例。

《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可能的原因是洛杉矶地区比湾区要晚三天下达居家隔离令,而且洛杉矶地区拥有更多的老年人和低收入的少数族裔居民。

专家们认为这种差异很可能会导致两个地区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内,经济发展轨迹大相径庭:短期来看,较少的病例会使得北加州更早放松对企业的限制,经济得以更快复苏;长期来看,在北加州,尤其是湾区,有更多的从事科技型工作的人才,他们可以通过远程办公等方式刺激经济更快地反弹。
硅谷的下一个办公理念:可在任何地方工作

旧金山以南的硅谷是整个科技行业的代名词,近年来,科技巨头们在办公室上投资不少,Facebook、Google、Apple都以创新的办公室布局、高档的自助餐餐厅而闻名,吸引了不少求职者。

但因疫情影响,各大公司都开始转向远程工作,在这儿期间一些高管看到了远程工作的好处,如:科技公司可以将自己的员工队伍扩展到西海岸中心城市西雅图和旧金山湾区以外的地方。而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已经在美国以外的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扎克伯格在10月表示,Facebook已经主要在湾区之外的地方发展了。

但技术工作的未来还是取决于相关团队的职能,如:需要处理硬件相关工作的员工会发现很难进行远程办公,苹果已经在召回一部分硬件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返回办公室工作了。

此外,希望全职远程工作的人数也会少于希望在家里和办公室之间交替进行工作的人数,部分科技公司也开始尝试为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方式,来保持员工的幸福感。

评论:所以,工作也可以外包到印度么?
Alphabet期望年底可以让30%员工回办公室上班

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表示,该公司预计将在年底前让大部分员工在保持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按轮换制返回工作岗位。虽然现在大部分人仍将采用远程工作方式,但公司打算先允许10%到15%的员工进入办公室办公。到今年年底,他预计20%到30%员工可以回到办公室里面上班。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微软收购软件自动化平台Softomotive公司
  • 沃尔玛在疫情期间雇佣了23.5万员工同时销售额飙升
  • 加州为非法移民提供500美元Covid-19救助金
  • 易捷航空称900万出行记录被盗
  • 迪士尼流媒体主管Kevin Mayer将成为TikTok的CEO
  • Costco不再限制每张会员卡携带一起进店的客户人数
  • 热狗成为美国人隔离期的爆款食物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美国GDP可能会萎缩30%以上,但并不认为会出现另一次大萧条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风雨过后,搬砖依旧,写在黑车裁员之后

$
0
0


本文由一位Uber员工匿名

发布在一亩三分地八卦我司版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两周的layoff终于尘埃落定(暂时?),看着几个月以来一波又一波的farewell messages,决定回顾一下自己近一年的感想。顺便祝被影响到的同事都有更好的前程。以这些人的水平找不到好工作,我是不信的。


有幸没有被organizado,依然on the table。Uber有点大公司的范儿了,每个部门每个组的体验可能相差很大。我在freight,如果我给自己近一年的Uber工作体验打分,仍然可以有8 out of 10。


本帖也主要围绕我在Freight的工作经历来说,可能Uber其他组的同事感受和我完全不一样。总体而言,老板同事相处愉快,学习机会和项目机会要多少有多少,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新技术接受度也都很好。


我们组的WLB比较随意,想少干的话meet expectations每周40小时以下绝对可以,当然想升职什么的多做点学新东西那是自己的事。主要的complain就是股票,跌的太狠了,导致随便出去换一份工作total comp都会比现在高。


从去年到现在,不知不觉经历了5次layoff。两周内layoff的消息悬在头上,公司元老、声誉很高的CTO Thuan离职,再加上CEO经常早上5,6点搞大新闻,相信很多人都睡不安稳,好像梦里都在读Dara邮件。


不同组的小伙伴相互联系,开口都是先问有没有再问怎么样。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Uber layoff做的很差,先喷一波ELK没毛病。


频繁的人员变动让人人心惶惶,然后leak的消息和CEO之前说的不一致,Uber比较核心的transparancy和trust都被消耗殆尽。


员工得不到答案只能刷题自保,不仅仅短期工作效率下降,而且丧失了对公司的信心和忠诚度。


用Amazon的话说,trust is easy to lose but hard to build. 题都刷了,赚的还少,为啥不顺便出去面一波呢。而且买Lime扔自己家Nemo这种行为,真是让人看清了资本家丑恶的嘴脸以及韭菜被收割的命运。可以预见,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商人行径必然会让长期以来Uber引以为傲的Engineer culture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如果不做改变的话,公司必然会丧失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从曾经最大规模的unicorn变成夕阳产业,Uber Technologies to Uber Capital。虽然从公司决策的角度来说,特殊时期进行裁员可以理解,severance package也还可以,但真的,很多细节可以做的更好。

我自己这段时间倒是没刷题,主要是公司事太多,而且我老板总跟我说freight eng基本不会被影响,虽然不知道他何来的自信但还是先信着了。结果还真给说着了。毕竟总分给了8 out of 10,还是说点好的吧,为什么我喜欢这份工作,以及为什么我仍然不打算在1年以内换工作,如果不裁我的话。


首先是team


我觉得team决定了60%的实际工作体验,可能WLB占20%,然后才是钱和其他。我在Uber工作期间接触下来的同事,大部分技术能力都很不错,认真负责,人也比较友好比较collaborative。


有少数菜的抠脚的,但至少老板同事都不坏,politics很少,不会主动搞人。可能跟印度人目前较少有关(<30%)?老板也比较直接,有什么说什么不用藏着掖着,互相提些意见没什么问题,哪怕被批评了也不用马上担心被pip什么的。


公司文化这个东西提的很少,至少在自己组内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transparancy和trust。我对这一点感触比较深大概是和之前的工作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做design decision和product decision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限制,可以就事论事地来选择。和不同role的人交流也比较能互相理解,比如data scientist, PM, ops什么的。尤其有时候PM甚至会愿意牺牲眼前的product来让我们做一些eng excellence,来换取更好的latency和稳定性,这一点在我看来很难得。


然后来谈谈WLB


之前说了,想在current level混的话每周40小时以下是绝对没问题,我自己感觉35左右就差不多。对于L4及以上也不会感受到几年不升职你就得滚的压力,new grad我不清楚。所以大部分时候超过40小时的部分都是靠个人兴趣,比如有个东西马上写完了,虽然拖到下周totally fine,但是我很多同事有时候会晚上甚至周末忙一下做完,非常负责。


我对目前的WLB很满意,毕竟“我每天工作混日子,我下班不学习,我要升职,但我是个好SDE”这也不现实,给每个人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权,就是最好的WLB了。


接下来说说技术、机会和发展空间


现在的Freight有种处在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的状态,可以说两边的优点都具备一些。Uber的技术应该不用我说太多了,作为早期的Go语言使用者,这方面还是比较领先且成熟的,贡献了不少自己的框架,而且文化上大家对技术也比较有热情。mobile我不怎么懂,但uber毕竟是个app起家的公司,应该是有点东西的。


小公司的好处来说,这边的机会、项目基本是要多少有多少的,而且老板和PM还是比较支持eng proposed idea的,只要你能说明白justification。虽然还是得跟product争priority,因为要干的活太多而人太少。好处是完全不存在大公司抢好项目的情况,自己能力在哪、想做多少基本决定了自己的impact有多大。


我大部分时候能发现好多该做要做的,然而bandwidth太少没法一个一个落实,只好选一两个做一下。在这种环境下,我感觉我真正喜欢engineering并且有能力的同事,成长提高升职速度都挺快的。


然后说大公司的好处。Freight这边仍然用着Uber的infra,不会有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之后发现要啥啥没有的情况。CICD,monitor,dashboard,各种框架,database infra都有现成的,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个人发展上,老板也是比较supportive的。我们这有mobile想学backend的,backend想做web的,eng想做business的,老板也都会支持花一些时间到这些感兴趣的领域上。eng转manager也有过好几个例子,但是这个还得看组织结构,虽然现在老板会比较支持并提供帮助,但毕竟不能大家想转都转。


最后说说问题吧


最大的不满肯定是股票,当初拿高价忽悠我们过来,结果跌成狗了,1~2年前入职拿到的comp远低于市场。


其次,Freight仍然比较fast pace,所以也会有些相应的问题。比如deadline比较赶,导致临近launch压力比较大,然后code quality也会牺牲一些,因为不可能review那么细。


还有就是documentation比较少,虽然现在在慢慢改进。组和组之间的沟通有时候也会有些问题,因为product催所以design不可能cover到很多detail,导致经常不同组的设计和priority互相block以及互相影响,resuability也可以提高。


这些问题大家也都知道,算是trade off的一部分吧。当业务过了快速发展期慢慢稳定,应该会逐渐变好。

纽约州疫情已放缓,移民入境禁令被无限期延长,佛州科学家因拒绝录入不实疫情数据而被解雇

$
0
0

特朗普政府无限期延长禁止移民入境的行政令,南北边境旅行限制也遭延长!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周二宣布,无限期延长禁止移民入境的公共卫生命令!该命令于3月推出,为期30天,4月又延长了30天,如今干脆宣布无限期延长至政府确定新冠病毒不再对公众构成威胁为止。


这一命令生效期间,美国政府可以遣返任何越过边境的移民(包括无人陪伴的儿童和寻求人道主义保护的人),而不需要将其拘留,也不再接受庇护申请。


同一天,美国政府还宣布非必要旅行限制也将再延长30天,这一旅行限制主要针对美国南部边境和北部边境,特朗普表示,一旦官员们认为大范围旅行是安全的,美国-加拿大边境可能会“很快”开放,但他并没有直接谈及何时解除美国-墨西哥边境的旅行限制。

佛州科学家因拒绝录入不实疫情数据而被解雇


USA TODAY周二报道:佛罗里达州Department of Health解雇了一位科学家,并且接管了她一直维护的佛州疫情数据系统,原因是这位科学家拒绝了卫生署为推进复工而修改数据的要求。


这位科学家给USA TODAY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她独自用两种语言创建的两个应用程序、四个数据中心、六个独特地图,其中包含32个变量数据功能层,覆盖了50万行数据,她的目标是为佛州居民和研究人员提供实时了解疫情的渠道。


结果,这位科学家在5月5号被解雇了,导致她的整个系统被卫生署的人所接管。她希望提醒人们她系统里疫情数据或许已经不准确了。

旧金山近一半的餐厅、酒店将停业或永久关闭


新冠疫情的影响,让餐营业和酒店行业也受到了重击!


旧金山旅游协会主席兼CEO Joe D’Alessandro表示,旧金山将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酒店会在未来两周内暂停营业。昨日拥有401间房的W酒店已经暂时关闭,随之会暂时关闭停业,或不再接受预定的酒店还有维珍酒店、维泰尔酒店和四季酒店。虽然几家大型酒店还未在旧金山关闭,如希尔顿,但部分酒店已不再接受预定了。万豪国际的CEO也表示,数百家万豪酒店已经关闭或即将关闭,有些将永远关闭。


不仅多家酒店被迫停业,许多餐厅也因生意惨淡将关闭。前不久有报道称,旧金山也可能会有一半的餐厅将会永久关闭。自3月以来,该市餐饮业的生意暴跌70%左右。新闻报道,一家米其林认证的快餐店被迫关门,SOMA区一家高档餐厅的生意也减少70%。


此外,旧金山餐厅生意如何,Opentable平台上的预定数量也能间接反映其情况:2020年3月12日与一年前的同一天相比,下降了51%。

纽约州疫情已放缓,几乎回到疫情爆发初期的水平


纽约州长Cuomo周二表示,纽约州目前每日新冠新感染人数、死亡人数都在持续下降,周一新冠死亡人数为105人,与3月26日的死亡人数差不多,并称纽约州基本上又回到了疫情爆发前期阶段的水平。


目前,纽约州也正在努力地对州内各地分阶段的进行重新开放。

Facebook将办公室容量限制在25%,工作时需要佩戴口罩


从7月份开始,FB将会让员工逐渐重返工作岗位。到时会将办公室的工位占用限制在25%以内,并且让员工轮班,要求每个人都进行体温检测。Facebook还将限制员工在会议室的人数,在工作地点标注6英尺Social Distance。用“grab and go meals”做好代取服务建立自助餐厅,关闭办公室健身房等。

家装连锁店Lowe‘s的销售额激增11.2%,Home Depot的销售额也超出预期


疫情间大家都宅在家中,引领了一波春季装修房子的潮流,大家开始购买家用工具、清洁用品、冰箱等电器,及装修房屋DIY项目所用的材料如油漆等。Lowe’s的这些商品销售量出现跳跃式的增长,但因希望避免装修工人上门安装,相比小件的家装商品,重型室内家具设备的销售量出现了下滑。


与此同时,同样作为家装零售商的Home Depot在疫情间的销售量也呈现上涨趋势,并超出其预期。两家公司也都同时在发展其电子商务业务,试图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吸引更多专业房屋建筑商和承包商合作。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LA希望能在独立日7/4前全面复工,但官方数据分析仍认为风险较大


  • 研究表明戴着口罩可以减少75%的冠状病毒的传播


  • 美国出生率降至历史最低点


  • 强生公司将停止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婴儿爽身粉


  • Facebook进军在线购物领域,扎克伯克称将以“Shops”为其主打产品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白宫巨资购买的N95清洗机然并卵;FB允许员工长期远程办公,开放更多远程职位

$
0
0
Facebook批准员工长期远程办公,并开放更多远程工作的新职位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周四表示,预测未来5到10年内,公司将有50%的员工可能会远程办公。

疫情期间,Facebook95%的员工都是远程工作,有50%的员工表示,在家工作的效率和在办公室工作的效率一样高,并且有40%的人表示他们对全职远程工作也挺有兴趣。该公司也将允许某些员工可以长期全职远程工作,其中包括有经验的员工、近期表现出色的员工、所在团队支持远程工作的员工、以及得到集团领导批准的员工,但不会包括应届毕业生员工。

此外,决定远程办公的员工如果在2021年1月1日之前搬到其他地方工作,必须通知公司,工资也会根据你的工作地点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此同时,Facebook将开放更多远程工作的新职位,也会在没有办公室的地区招聘更多远程工作的员工。这样会使Facebook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多样性,将经济机会分散到更多的地方。

而Facebook并不是最早开始支持员工远程办公的公司,早在这之前,Twitter和Square两家均由CEO Jack Dorsey经营的公司都宣布员工可永久在家办公。加拿大电商公司Shopify本周也表示,将允许其5000名员工无限期在家工作。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公司加入允许员工长期远程办公的行列,将会打破如今传统的办公模式,这也可能会彻底改变硅谷和湾区的发展趋势。

评论:

Facebook不会让你拿湾区大包裹、住在中部大农村的,而是把工资削减为工作地点的收入水平。对公司来说,大大节省开支。

那么问题来了:

1. 如果公司可以在偏远地区以当地高薪(可能只有10万美元)招到人,还有多大的动机支付30万一年在湾区招人?

2. 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与其花百万美元在湾区买小黑屋,不如买个离大城市不远、学区好的郊区大房子?或者用省下来的钱,送娃从小上私校?

3. 湾区很多人手里已经有几十万积蓄甚至更多资产,换个便宜的地方,比如拉斯维加斯,50万美元可以在好学区买巨大豪宅,周末去洛杉矶或者湾区玩,飞机只要一小时;提前三周买机票,最便宜约六十美金。你动了心没?

4. 如果追求职场发展,绝对要避免远程工作,面对面交流,不但增进感情,也可以捕捉很多微妙的信息。

5. 有些工作很容易外包到印度或中国,但技术门槛高的岗位,比如Deep Learning,因为人才短缺,受影响低。美国互联网公司,是否会逐渐只在美国保留核心技术部门?

关于远程在家工作,微软CEO前两天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长期看来问题很多,目前大家觉得工作效率没受影响,是因为之前面对面合作建立了联系和默契(social capital),随着时间推移,在家工作的弊端会逐渐呈现。

有一点可以肯定:支持远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2B公司,会迎来一波黄金发展机会。


白宫斥巨资购买的N95清洗机,被发现仅使用两三次就会损坏口罩

上个月,美国白宫冠状病毒专案组向Battelle研究所购买了总价值6亿美金的N95口罩清洗机。Battellle称他们的口罩清洗机使用气相的过氧化氢来消毒口罩,可以保证清洗20且不损坏口罩。

然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口罩清洗机所使用的方法仅能安全清洗口罩3次。美国各地的护士们都向NBC新闻表示,口罩在清洗过几次后就无法正常佩戴了,他们担心使用这些机器重复清洁的口罩后,会有更大的风险感染COVID-19。

而目前,仅加州就有至少400家医院已经在使用这种机器,宾夕法尼亚州、康涅狄格州、爱达荷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医护人员也表示他们使用过Battelle的口罩清洗机。
这次疫情危机下的赢家和输家与2008年有何不同?

这次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危机总是让人联想到2008的次贷危机。记得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初,地里就不断的有小伙伴发帖问什么时候到下一次经济危机,毕竟“经济周期为10年”的所谓定律已经到了甚至超过了,过去10年美股就像做了直升飞机,也有不少朋友因此获得财务自由。

但疫情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改变了全世界,改变了经济环境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这也让我们开始寻找这次和08年到底有哪些相似又有哪些不同。随着疫情的缓和,全世界各地开始reopen,Bloomberg撰文谈论了这次危机和08年危机之间的差异。

上一场危机的重灾区是银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这次危机中,迄今表现较好。而上次让经济摆脱衰退的强势领域之一石油行业却出现了活久见的负37美元一桶。

上次经济危机时,沿海大城市房产行业表现耀眼、投资回报很高,其强劲的就业市场也是经济走出大衰退的源泉,但是这次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更多的人开始考虑逃离湾区、逃离纽约、逃离大都市搬去房价更低的农村。甚至很多年轻人放弃了大都市的求学机会选择了在当地上学,这也会让都市房产需求量持续走低。
学生考试失败,竟然是图片格式的锅

洛杉矶的一名高三学生,上周刚刚完成了他的AP英语考试。但当他用iPhone拍了一张书面答案的照片并试图将其上传到测试门户网站时,网站一直停留在加载屏幕上,直到考试的时间用完。最后显示考试失败,只能过几周重考。

上周全美许多高中生在网上完成课程测试但却无法提交。这事的罪魁祸首就是iPhone的HEIC图像格式!

大学理事会网站发布说明,让使用iPhone的学生改变相机设置,以便照片保存为JPEG格式,而不是HEIC格式。

但是数以万计的学生要求大学理事会允许同学们重新提交他们之前的答案而不是重新参加考试。目前请愿书已经收集了超过2.3万个签名。
评论:

罪魁祸首是iPhone 还是网站程序?做网站开发时,是否应该考虑到很多用户使用iPhone,主动支持HEIC格式?
纽约大学学生秋季可能重返校园上课

自3月起全美各大高校已停止在学校进行线下授课,全部改为远程网课。纽约大学NYU表示计划在秋季恢复授课方式,学生可能重返校园上课,学校也会提供口罩,持续追踪疫情发展情况,并会降低学生宿舍的密度。但NYU最终是否会在秋季重新开放,要视政府的健康指示而定。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佛罗里达州1,700个冠状病毒检测样本在运往实验室的途中受损
  • 继Google后,科技巨头Cisco也宣布员工将拥有四天的纪念日“小长假”
  • 加拿大电商公司Shopify加入Twitter的行列让员工永久在家工作
  • 4月房屋销售量下降近18%,房价创历史新高
  •  又一个科技公司Spotify将让员工在家工作到年底
  • 梅西百货Macy’s季度亏损最高可达11亿美元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Uber股票暴跌、大裁员一团糟,但他依然是人生赢家

$
0
0

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起就绯闻缠身的Uber前任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最近又来给大家送瓜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兰尼克在4月份以433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的一座庄园。

卡兰尼克位于Bel Air的庄园 | 图源:variety.com

这座占地1.7英亩(约6900平方米)的庄园,位于洛杉矶的Bel Air区,拥有一栋占地1858平方米的豪宅,2个游泳池,1个可收纳7000瓶酒的酒窖,1个招待所和1个网球场。

话不多说,先来近距离感受一下富豪的生活...

泳池 | 图源:wsj.com

豪宅内部 | 图源:wsj.com

网球场 | 图源:wsj.com

豪宅内部 *2| 图源:wsj.com

酒窖 | 图源:wsj.com

(小编:我真的好酸...嘤

尽管售价比其原价7500万美元低了42%,这座庄园仍让卡兰尼克成了2020年洛杉矶以高价购入房产的富豪排行榜第四名,仅次于Amazon的总裁Jeff Bezos, 富士康继承人Jeffrey Gou和Honey的创始人George Ruan。

而此时,也正是Uber由于疫情冲击而经历寒冬的艰难时刻。据其在5月初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Uber本季度股票每股亏损1.7美元,算上所有成本,公司的总亏损高达29.4亿美元

这边是Uber营收下滑,一波又一波的裁员,另一边是被逼走的前任CEO购置豪宅,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感觉Uber的董事会都要被气死了。

他们一定没想到,当年五大股东签署联名信逼走卡兰尼克,反而让他有机会在2019年底售出了超过90%的Uber股票,套现25亿美元,在危机到来前夕完美抽身。

01

创建Uber,行事高调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出生在旧金山的卡兰尼克从小就是个科技迷,六年级时就自学了编程。
年轻的卡兰尼克 | 图源:New York Time

自1998年从UCLA辍学后,他先后创立了多家科技公司,有的破产了,有的被收购,Uber是他的第三家创业公司,于2009年和好友格瑞特·坎普一同创立。

很快,Uber就以其便宜的价格和高速且优质的叫车服务赢取了无数客户的心,一路上“融最多的资,烧最贵的钱,干最不道德的事”,逐渐成为了名声如雷贯耳的“打车届一哥”。

尽管如此,围绕着Uber的丑闻却一直不绝于耳,这与卡兰尼克放荡不羁的性格和他推崇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不无关系。可以说Uber的丑闻里大概有一半是关于他的,另一半则或多或少带有他的身影。

卡拉尼克 | 图源:Greenwich Time

卡拉尼克曾被评价为一个“痞子英雄”式的领导人:聪明独到,作风强硬,却似乎总是游走在违法的边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年他辍学后创立的第一个公司Scour.com就因为侵犯版权,遭到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而破产。

而且,在向来注重公司文化,讲究平等、平权和多样性的硅谷,卡兰尼克过于奔放的私生活和对女性的戏虐态度可以称得上奇葩。

2014年2月,卡兰尼克曾因为将Uber戏称为“Boober(美胸)”以表达创立Uber使他很有女人缘,而被媒体批评为性别歧视。

2014年10月,Uber推出了“辣妹”营销,称乘客将与“辣妹”司机匹配,让人不禁想起了滴滴顺风车的性暗示营销,原来“祖师爷”在这里。

2017年3月,卡兰尼克当时的女友又爆出卡兰尼克与其他Uber高管在2014年曾造访了韩国首尔的一家应召酒吧,和同期爆出的其他丑闻一起,成为了压倒卡兰尼克的“最后一车稻草”。

卡兰尼克前女友Gabi Holzworth | 图源:Daily Mail

02

丑闻缠身,被逼退位


导致了卡兰尼克被逼退位的导火索事件,是在2017年2月,Uber的前工程师苏珊·福勒在个人博客上揭露了她在Uber工作期间被性骚扰的经历。

Susan Fowler | 图源:Daily Mail

帖子一发出就引爆网络,其中HR和Uber高层对性骚扰事件的放任和不作为,激起了广大网友和媒体的不满,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Uber内部管理制度和高管层作风的质疑。

或许是由于性骚扰事件的发酵,也或许是公司其他高层的阴谋,2月苏珊事件之后,卡兰尼克就遭受了一连串关于他个人和Uber的丑闻报道。

风雨飘摇中的Uber | 图源:Google

先是在2月23日,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公司Waymo起诉Uber涉嫌窃取其商业机密;之后没过一个星期,卡兰尼克就被拍到与Uber司机Fawzi Kamel就Uber降低Black级别车费一事发生争吵,卡兰尼克辱骂司机“Bullshit”

卡兰尼克和司机争吵视频的截图 | 图源:Bloomberg

紧跟着到了3月,《纽约时报》披露Uber使用名为“Greyball”的技术逃避监管机构的管理;然后就是当时与卡拉尼克交往数年的女友爆料称他和其他Uber高管一起造访韩国的应召酒吧。

4月,Uber又被爆出使用间谍程序Hell植入竞争对手Lyft的程序中,来拉走Lyft的司机,获取更多订单。

2017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Delete Uber运动 | 图源:Google

6月,伦敦发生恐怖袭击,Uber却在人群疏散时仍然采用了“动态加价”策略,被指责为“趁火打劫”;同月,多个媒体报道称卡兰尼克曾在员工内部邮件中公开谈论性行为。
接连不断的负面报道和投资者们借此施加的压力使得卡拉尼克腹背受敌。

2017年6月13日,卡拉尼克在员工大会上,无奈地以母亲意外过世为由宣布无限期休假。之后没过几天,他的心腹,Uber的副总裁Emil Michael也宣布离职。

然而卡兰尼克并不甘心就此退出舞台。

在宣布休假之后,他仍然在插手公司的一些事务,他坚信他只是暂时离开,最终会像乔布斯一样被重新请回Uber。


可投资者们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再也无法忍受卡拉尼克的存在,并觉得卡拉尼克的存在本身就妨碍了Uber更进一步。

2017年6月21日,距卡拉尼克宣布休假不到十天,一封由五家大股东签署的联名信被送到他的手上,逼迫他在当天结束前离职

03

清空股票,及时撤离


许多人认为这一系列的丑闻只是卡兰尼克离职的一个契机,或者说表面因素,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卡兰尼克和投资者们在Uber是否上市问题的冲突

卡兰尼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Uber不着急上市,他希望Uber能继续保持“增长重于盈利”的发展模式,并且不希望受到过多公开市场的监督,他甚至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等到2030年。”

但是显然投资者们不想再等了,承载了无数人希望和资金的Uber始终无法盈利,已经使许多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他们急切地想要看到Uber上市并盈利。

顶尖媒体Recode的主编曾犀利的点评,卡兰尼克不离开,Uber就无法上市。

当然,不论阻拦Uber上市是不是卡兰尼克遭驱逐的根本原因,你依然可以认为他逾矩的行事风格和内外崩塌的个人形象是其最后被逼离职的原因。

但从结果来看,在卡兰尼克离开后的不到2年的时间内,Uber确实就以45美元的发行价在纽交所上市,虽然开盘当日就大跌了7.62%。

Uber上市,中间的红衣女子为敲钟人 | 图源:Google

上市当天,现任CEO还拒绝了卡兰尼克敲钟的要求,也不允许他上台,只能在一楼观看。

尽管如此,坐拥1.14亿Uber股票的卡兰尼克当时仍然是Uber的最大个人股东。

他在IPO时期就以45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其中的370万股,套现1.68亿美元

又在2019年11月,禁售期到期后,将Uber股票逐步清空。

到12月底已经陆续出售了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股票,占其持有股份的90%以上,并退出了董事会,和他曾经挚爱的Uber彻底划分界限。

CNBC报道

虽然大概率是巧合,但这次及时的清空股票确实让卡兰尼克在即将席卷全世界的疫情爆发前,完美抽身,甩掉了Uber这块“烫手山芋”。


如今,Uber的现任CEO和董事会成员正在为了止不住的亏损而焦头烂额,这位曾被嫌弃并驱逐的前任CEO却拿着售卖Uber股票赚到的钱,忙碌着新的创业项目

他还四处购买豪宅,在公众看来,这位“人赢”现在过的很好。

文章开头提到的位于洛杉矶Bel Air的庄园并不是他唯一投资的房产,2018年秋季,他曾花了约3640万美元买下了纽约市一层富丽堂皇的顶层公寓。他在旧金山也拥有一套豪宅,就位于Uber总部的附近。

卡拉尼克位于曼哈顿的顶层公寓 | 图源:Google

当然,一时的股票涨跌说明不了什么,Uber的未来发展还不好说。虽然整体还在亏损,但其旗下的送餐业务Uber Eats在疫情期间就表现良好。

而且现任CEO并购大手笔不断,已经低价控制了共享单车的独角兽Lime,并试图收购外卖领域唯一的上市公司Grubhub。如果Uber能撑过这一波危机,股票再回涨也不是不可能的。

卡兰尼克目前正在做的新创业项目叫做“CloudKitchens”,通俗点说,就是“共享厨房”。

在美国开餐馆需要不少本钱,租凭场地加装修都需要不菲的投入,动辄十几万美金,而“共享厨房”则大大降低了开餐馆的成本,也可以跟外卖业务打通,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想自己做饭、也不想去餐馆就餐”的需求。

CloudKitchen运转模型 | 图源:POSist

CloudKitchens听上去主意不错,但是否经得住市场考验,还需要时间,而近期又传出消息,两位跟随卡拉尼克一起创业的高级工程师离职。

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终身远程办公浪漫畅想曲:吹着海风还是看着极光呢?

$
0
0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5月21日表示未来5到10年内公司会有50%的员工远程办公。
图片来自CNN官网
在此之前,加拿大电商Shopify,流媒体音乐平台Spotify,以及Twitter、Square、Coinbase等科技公司也允许大多数员工在此疫情之后可以选择永久远程工作模式
我们会慢慢意识到,如果打破传统的去办公室上班规则,这将是一次工作模式的历史性变革;也可能会彻底改变硅谷,湾区,西雅图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工作趋势。而我们,或许正在见证历史。

远程工作的好处

1.公司将大大节省开支
抛去办公室具体的必要花费和开销,还有人才的工资。各个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员工资源也未尝不可。以更低的薪资在世界其他高科技人才聚集区(比如印度和中国)寻找员工替补。
所以本着我们劳动技术人民居安思危还想致富的理念,有商机意识的小伙伴早点成立一个外包公司去承包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项目也说不定也是个门路呢!
而类似于ICC & Contractor 的印度外包公司会不会因此得到大公司的订单而上位呢?

欢迎一起来讨论呀!!

“ ICC (IT Consulting Company)指IT外包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有就业培训推荐和IT项目外包。其实,在某些情况下,ICC被指印度人开设的非正规外包咨询公司(Indian Consulting Company)。客户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水后会被ICC公司层层抽成,通常员工最后到手工资基本只有1/3。
2. 员工时间和地点支配自由
FB已经允许员工在2021年1月1日之前在上报公司的情况下搬去各个地方。疫情期间,Facebook 95%的员工都是远程工作。有50%的员工表示在家和在办公室效率差不多。有40%的员工则期待一直远程办公在家。
有经验且熟悉业务的的老员工们可以享受这一历史变革带来的不同体验了。或许喜悦,或许不适,都将会变成回忆里不可磨灭的一笔。

终身远程的弊端

1. 只适用于部分岗位和员工
FB也指出终身远程办公并不包括应届毕业生员工。一亩三分地里,有Facebook员工透露:必须得是Senior Engineer(一般至少4年工作经验),并且绩效优秀,才会被批准。而职场小萌新的入职培训等活动,还是在实体办公点完成更好一些,也可以亲身感受公司文化。
此外,硬件岗位一般无法远程。比如苹果公司的硬件工程师,无法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硬件开发和测试。

2. 薪资减少
FB也特意提出,现有的工资也会因为你选择的工作地点和一些其他工作变动有所变化。

3. 社交人脉影响
用户zzgzzm :“ 若以后标准是一直remote的话那么很多模式都逐渐改变,on-site tangible benefits(有形利益), connection(人脉), in-person social(社交)都会逐渐淡化。home living 更看重,practical (实际操作)的东西更看重。当然若真长期如此各地房价也会有变化,salary(薪资)可能更unifying(不统一). ”
也就是说,不去实体办公室上班可能会导致缺乏和同事社交的机会,减少人脉的扩展,相应的活动和应酬也会减少。(但这听起来似乎是社恐星人的福音是怎么回事?)
4. 房价会跌
部分已经买了房子的码农如果打算撤出湾区等重点买房区域(如著名的买房奋斗目标区域:95014 (Cupertino苹果总公司),94027…等执念也许会渐渐被放弃哟),且非学区房房价必定会暴跌。


期待与憧憬

如果大家都有计划的开始搬离公司周围住所,甚至开始旅行或者旅居,大家都会去哪里呢?


在地里有一篇高赞的帖子叫做:

如果可以一直remote,你会住哪里?

(楼主:iag)

这篇帖子引发了许多正在WFH(在家办公)的朋友对于新工作模式的憧憬。凡事的两面性可以令一部分人感到悲伤,却永远会让积极乐观的人寻找到了玻璃碴子里的糖。

FIRE运动

 Fire:Independent Retirement Early (早日攒钱退休)

近几年,美国流行一个叫做Fire的运动,指的是Millennials(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希望可以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后,提前过起退休生活。


那么2020年的疫情让fire运动奇迹般的被实现了吗?许多正在上班的年轻人可以不用等到Medicare(65岁)再退休吗?

虽然可能大多数人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可以马上就开启无办公室模式的“假性退休”吗?


答案是,也许可以哦。

如果你本来打算冒险辞职后带着所有工资积蓄去浪迹天涯或者世界环游,那么除了天赋的投资收益以外,其实很难有持续性资金来源。如果不幸再遇到通货膨胀,资金与不动产贬值的风险却会让你永远处于焦虑而无法专心“退休”。


那么,如果终身远程办公模式实现;只要你成为一个“时间管理达人” , 那么你或许可以现在就可以开着airstream(清风房车)开始玩耍啦~

图源自21世纪房车网

这种房车还可以帮你赚钱,在旅行的途中可以用来当店铺,顺便卖咖啡或者鲜花赚钱。赶紧抓住居家办公的“风口”实现play hard work hard的理想。在工作赚钱的同时,实现你的梦想和自由人生!


那么在一亩三分地里,
在终身远程办公政策宣布后的大家畅想都是什么呢?
1. evanescence 
“ 想住Yosemite 每天能看着酋长岩写码做梦都要笑醒”

2. Jasmine906
“住南法,院子里挖个游泳池,种几棵桔子树,周末去Market买花买菜,开车去海边散步,去戛纳逛街,花三个小时吃午饭。不说了我去学法语去了。”
3. 不爱打游戏:
“阿拉斯加,奥兰多,国内,日本,欧洲换着住”
4. Iycina:
“泰国北部清迈清莱”
5. SoCalBae:
“表示会住夏威夷 虽然有时差”

6.  beyondR:
“推荐LA 住过一个蛮好的neighborhood”
7. stonefish 
“年纪大了的人表示,会住在离亲属较近,朋友比较多的地方。估计还是会在大东北找个地方”
8. 石色绘
常住地点4月-11月,美国法律domicile(永久居住地)概念,会选择WA的Vancouver;对的,不是Canada BC的Vancouver。
原因:
1. WA没有州收入税;
2. OG没有消费税,跟Portland OR一河之隔,适合吃喝玩乐买买买;
3. 当地楼价比起西岸几大城市,相对易接受。无形中省下10%-15%的收入。很多大厂已经有微小satellite office,精明码农定居于此。
但Northwest Pacific属于高纬度温带雨林气候,冬天阴雨多(老家长江中下游的估计能接受),天黑早(这就比较难办)。
每年1月新年假期后-3月住夏威夷(貌似也是当地的雨季,但好歹旅游淡季,可以避开扎堆人群);
11-12月西方节日长假,可以回国老家待着,旅游就去南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一定要去日照长的,譬如 东南亚、南欧和摩洛哥都很不错。

当然,上述所有的前提是财务自由,赚了很多钱,适合单身贵族…有了家庭的话,就乖乖当地待着,育人养娃吧~

以上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其实小编想说,无论怎样的工作模式,人类永远要相信自己的适应能力。不必太过焦虑已经发生却无法改变的事情;因为,其实你最应该担心的是失去你自己的人生…在可支配自己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努力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居安思危  知足上进

去地里

分享或者获取更多WFH相关讯息呦!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一亩三分地北美疫情地图

北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时动态

谢谢大家的支持!


Lyft中国程序员企图诈骗政府150万美元而被捕,兼谈自媒体如何抹黑美国华人

$
0
0

周五,华盛顿州Issaquah一名男子被指控”电信诈骗和银行欺诈“。


这位名叫Baoke Zhang的中国男性,35岁,现就职于Lyft,是位资深(Staff/Level 6)电脑工程师。

疫情期间,美国政府通过法案,提供一个名为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工资保障计划),简称PPP,允许小企业主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申请贷款,用于发放员工工资。如果企业能在8周内不裁员、贷款至少75%用于员工工资,则贷款无需偿还。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Zhang Baoke伪造了税务文件,声称在过去几年里,其名下一家个人公司雇佣了25名雇员,以及另一家小公司有20名雇员,他连续通过两家贷款机构,向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申请超过150万美元的PPP贷款。实际上,这两家公司都是在提交申请之前刚注册的,并没有运营数年,至于雇员,根本不存在的。

有些自媒体就此事起了耸人听闻的标题《FBI正500万美金通缉中国高考状元天才程序员张宝科》,除了图片,全文文字部分如下 – 其中每段话都在造谣

他叫baoke zhang(张宝科,音译)今年才35岁,已经是美国顶级高科技公司lyft的资深程序员,每年基本薪水加签字费以及股票分红等已经到了接近百万美金的水准。

他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学习很优秀,2002年以地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华中科大的计算机系,并在高手云集的计算机系永夺四年总成绩第一,以GPA满分毕业,随后在2006年以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读计算机,然后去洛杉矶做程序员,最后来到西雅图lyft做资深程序员。

FBI 探员们是2020年5月14日清晨到达张宝科在美国西雅图isaquah百万豪宅家门口,并给张宝科打电话问他开门,没有人接听电话,但是有FBI探员看见有和张宝科身材接近的东亚族裔男子从后院溜走。到2020年5月21日,美国政府的正式起诉书下达为止,没人知道张宝科在哪里。

款项在2020年4月底到账之后,美国政府的监管部门就发现这个公司其实为空头公司,并汇报给FBI,FBI开始接受这个案子,根据FBI的记录,他们多次发信给张宝科确认公司信息,并以此为材料向法官申请逮捕令。

但当FBI就要动手时,张宝科消失了,谁能知道他在哪里,可以获得FBI高大500万美金的奖励!


关于Lyft Staff Engineer收入


根本就没有年薪百万好不好?据工资查询网站salarytics.com多条数据统计,Lyft Staff级别的软件工程师每年平均收入在45万美元左右。此外,根据张同学linkedin资料显示,在加入Lyft之前,他在西雅图亚马逊公司工作四年多,曾经做过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r,并非从洛杉矶直接搬到西雅图加入Lyft。


关于悬赏5百万美金通缉

以及“没人知道张宝科在哪里”


美国法庭系统公开记录显示:5月22日,张同学已经被捕。


张同学试图诈骗,但是从来就没拿到钱。根据美国新闻媒体:

一名联邦检察员说:“这名被告不止一次试图诈骗。。。幸而政府设计的欺诈检测系统很智能,在资金流出之前就发现了他的骗局”。


关于张同学是否家境贫寒、是否是高考状元、是否是华中科大计算机系第一名:


我们目前尚不知情,估计这么“自由创作”的自媒体也不知情,但张同学去佛罗里达大学读的是计算机硕士,而且,尽管佛罗里达大学也不错,如果真是华科CS第一名,应该会去排名更高的学校读书吧?欢迎知情人来一亩三分地说下情况。

这些造谣的来源似乎是今日头条里一个名为“顾颖琼博士说天下”的自媒体,作者查看了张同学的Linkedin,也查到了法庭文件,看来英文水平很好,对美国很熟悉,但是关于此事的描述,则完全是胡编乱造,感觉是为了流量,硬生生造出“家庭贫寒的高考状元”、“年薪百万”、“百万豪宅”、“畏罪潜逃”、“FBI五百万美元通缉”等热点,来迎合国内某些人群的喜好。而国内多家网站和APP,为了流量,允许这种虚假新闻的存在甚至竞相转载,也很让人无语。


最后回到此事本身


Zhang Baoke的报税文件全是伪造的,甚至连公司哪年注册这种一查就死的基本信息也是编造的,还不止一次提交申请,从而导致被美国政府抓获。他的年薪已经接近50万了,为了三倍年薪把自己前途葬送,这是胆太大还是人太傻?

很多美国人指责中国数据造假(不只是疫情),最近,瑞幸咖啡用赤裸裸的丑行提供”实锤“证据,导致美国出台各种法规来限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断绝了一些中国公司的活路。

美国政府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PPP贷款计划出发点是好的,但匆忙出台导致诸多漏洞,在美国引起各方指责,美国政府表示会对所有数额超过2百万的贷款进行全面审计(Full Audit),不少公司迫于压力或怕将来惹上麻烦,已经退款了。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美国企业因为钻PPP漏洞而被政府起诉,现在倒好,先来了个中国人作为反面典型。

如果是贪婪之下设个惊天骗局、玩弄美国政府于股掌之间,好歹还能体现点高智商,但这件事,就是一位华人工程师大胆造假、一查就被逮捕,真的是又贪又蠢。


纽约州感染人数一直稳降,纽约市下个月可能重新开放

$
0
0

纽约州新冠感染人数一直在稳步下降,纽约市可能会在6月重新开放

纽约州州长Cuomo周五表示,该州目前每日新确诊人数比三个月前首次疫情爆发时还要少。上周纽约州部分地区开始缓慢开放,周四仅报告了225例新病例,而该州在疫情爆发高峰期时,每日大约有超过3100个新病例。虽然只看一个单一的数字未必准确,尽管下降速度比大家希望的要慢,但纽约州新感染的数量的确一直在稳步下降。


到目前为止,该州10个地区中有7个已经被允许进入重新开放的第一阶段,允许在零售店路边取货和店内下单,制造业和建筑业也可以复工。重灾区纽约市市长Blasio周四也表示,该市的疫情控制也有显著的效果,将在6月上半月开始分阶段重新开放。

企业找不到暑期工了?都是因为失业救济金太高啦!


对于在疫情期间失业的人来说,联邦政府每周发放的600美元失业补助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虽然一些人拒绝工作是因为他们担心工作过程中感染新冠然后传染给家人,或者是因为他们需要照顾孩子。但另一些人则直截了当地告诉雇主,他们更愿意在家里拿失业补助。


慷慨的失业补助已经让企业头疼招不到人,特别是一些季节性较强的企业来说,这一问题尤其严重。企业主说:一个受欢迎的解决办法是提供兼职。这样,工人们每周仍然可以领取额外的600美元,外加一些收入。


评论: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疫情下的失业生活好像并不差?

加州大学将停止使用SAT和ACT


加州大学监理委员会在周四投票,以23比0的压倒性优势,批准了加州大学校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上个月的提案: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大学入学考试SAT和ACT,直到加州大学系统能开发出自己的考试;如果无法建立新的考试系统,那么加州大学可能会停止使用任何考试作为入学标准。


反对标准化考试的战争已经在加州大学打响多年,许多倡导取消标准化考试的人认为这些费用高昂的考试损害了少数族裔学生的利益,使他们无法与白人同学公平竞争。去年12月,就有学生和社区团体起诉加州大学,称其要求申请者提交ACT或SAT成绩,歧视了少数种族和低收入人群。


点评:加州大学这项提案的通过将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学入学考试行业造成重大打击,也为其他大学的效仿提供了参照。近年来,已经有1000多所大学不再硬性要求提供SAT成绩,以提供更加公平的招生竞争环境,而疫情的影响很可能会加快这一进程:康奈尔大学就在4月22日宣布,由于疫情对高中生带来的冲击,明年的申请季将不再要求申请者提供SAT或ACT成绩,这也是常春藤盟校中的首例。可以预见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有可能加入“免考”的行列,未来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更灵活也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招生体系。


惠普计划缩减10亿总开支,列出减薪计划

今年以来,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股票下跌约35%,第二季度的收入也并未到达预期。该公司周四公布一项计划,预计在2022年至少节省10亿美元的总开支。

从7月1日开始到2020财年,CEO和执行副总裁级别的高管的基本工资将下调25%。在这期间,董事们每年10万美元的额外现金奖励也会部分削减25%。


热点新闻汇总

本次推送所有内容来自指尖新闻

高信噪比、一目了然

每日不间断更新

https://news.1point3acres.com/zh

  • 疫情导致常规疫苗接种停滞,全球至少8千万婴儿可能面临感染各种疾病


  • 见证历史,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首次超过7万亿美元


  • OMG一架空客A320客机在巴基斯坦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坠毁


  • 四分之一的美国人不太愿意接种冠状病毒疫苗


  • 泰森食品公司一鸡肉加工厂有近600名工人感染了冠状病毒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我们又来啦!初来美国时遇见的尴尬瞬间2

$
0
0

01

买鸡蛋妈妈 @Felicia

有天我去美国超市买菜,第一次在美国超市购物有点小紧张!!想买鸡蛋和鸡肉。找到了鸡蛋但是没找到鸡肉。于是我屁颠颠的拿着鸡蛋跑去问工作人员:

“Where the mother?”

02

Combo 1 @Michael Wang

Combo!Combo!打个Combo!

03

小故事两则 @叶子


04

2020计划

05

隔离中异地恋的迪士尼在逃公主

06

I am Christian too! @Tonyzy

我一哥们刚来美国,英语不好,一起参加篮球训练营。第一天我俩其他人都不认识,就去和其他人互相认识。
我:“what’s up, man, I’m Tony.”
新朋友:“what’s up, I’m Christian, good to meet you.”
我哥们:“Hi, I’m Christian too”
我合计着,你不是叫Peter吗?啥时候改名字了??

评论:教友好,教友好!

07

飞机小零食@CyLambo

飞机上空姐问我要什么小零食,我考虑再三生怕说错,最后胆怯地低声说了一句,Can I have some penis……

08

不小心进了墓地!@qwseda123

刚到美国看谷歌地图 想到附近逛逛  看到一个写着memorial park 一片绿地 以为是纪念公园

结果一去到 发现是 墓地。。
竟然有人在里面跑步骑单车运动。。。    

09

Virgo @西兰花花花

贡献个朋友的,韩国人,在网上聊天,说到自己有强迫症
我:oh so you are a Virgo?
他:lol u mean Virgin?
我:…
他:(过了三秒 估计google去了) oh sry I’m Leo
双方都有点尴尬

10

I bet! @wyang9311

刚到美国时,和老美同学去学校附近的中餐馆吃饭。同学吃得津津有味,我便问:
Do you think Chinese food is delicious?
他回答, “You bet!”

愣了一下,我说,” I don’t gamble!”

顿时,他哈哈大笑!

11

不好甜口 @biubiula

我有个不好笑但是很尴尬的,我和前老板说我吃了个什么巧克力很好吃,她说oh i’m not a sweet tooth. 我说啥??do you have cavity?? (actually当时cavity也不会说,说的好像是do you have holes in your teeth…)她看着我像看个傻子:you don’t know what sweet tooth means do you

12

my dog @elvia

一开始来美国的时候,和朋友聊天,说家里有只狗,但现在不能走路了,说的是,my dog cannot work now。当时 work和walk发音没搞清楚,然后同学说他很confuse,为什么我家的狗要工作哈哈!快十年了还记忆犹新!

13

That’s really my mom’s name @xiaowu

有一次电话里representative问我security question,问题是妈妈maiden name是什么,我为了说清楚,缓慢地,大声地,说了F   U,电话那边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我反应过来,我说那就是她姓氏,不好意思,不是故意的。然后电话那边瞬间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

14

大家都是经历过来的!@donnice

我闹的最大的笑话,就是我居然会自卑地认为我讲的英语不标准。最好笑的是,我居然一度因此不敢多说。

词不达意?知道了下次注意。词汇量不够,听不懂对方说什么?问Excuse啊。有口音对方听不清?你没听清是你该问Pardon好吧。

我最大的感触是,英语除了最基本的语法和单词,没所谓的标准。自信地去说,去表达,久而久之,你就是标准


图源自网络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一亩三分地北美疫情地图

北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时动态

谢谢大家的支持!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一个中国人,一旦出国当了一个留学生,就会一直买不到一张回国的机票

$
0
0



今天注定又是留学生圈里不平凡的一天。


早上一睁眼,小编就收到了来自母上大人转发的一条新闻和亲切的问候。



小编:???我妈在说什么?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打开链接一看…呵,可真不得了。


一个2会提案,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入学高职高专


留学生们:?我们都这么惨了,还要被安排去读职高?



这位倪委员还十分贴心地点名了本科阶段的留学生:




…….”主要问题在于未完成学业的本科阶段留学生,想回国完成学业,要么选择国家自学考试,要么进入开放大学注册入学,要进入普通高校,只能重新参加统一高考或者参加成人高考。对这些留学生来说,相当于在国外就学的经历全部归零,十分不合理,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发生不了的,名为“2020年”的魔幻现实主义巨作至今仍在兢兢业业的更新。


这提案简直让人不知从何吐槽起:合着您知道“留学生因疫情回国被迫终止学业,导致国外就学的经历全部归零”不合理,就不知道让留学生入读技校也不合理吗?


本来网络上对留学生们的偏见就很深,很多网民都觉得大部分留学生都是不学无术、花着父母的钱买文凭的富二代 or 官二代。这个2会提案是官方发言将留学生和高职高专划了等号吗?


留学生们前一秒还因“五个一”政策在民航局的官方微博评论区里开撕,后一秒就又要奔赴到“入学技校”的评论区里战斗。



甚至有网友根据这荒唐的提案,更新了“五个一”新解——“一个中国学生,一旦选择留学,就会一直买不到回国机票,一旦滞留国内,则会收到一纸高职高专录取通知书。”


看着新闻下方的评论里,吃瓜群众们一个接着一个抖包袱、写段子,身为留学生中的一员,小编却实在有点笑不出来。


偌大一个国家,放着置留学生安慰于不顾的“五个一”政策不谈,看着六位数都买不到的天价机票不作为,却避重就轻地把心思放在留学生的学业上,提出让“留学生入读高职”这样诡异的建议,实在是让人疑惑不解。


留学生困境:即使愿意花钱也无法回国


其实,现在留学生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即使愿意掏几千美金的天价机票钱,也回不了国。


首当其冲的就是马上要毕业的应届生和突然被裁员的工作签证持有者。


一亩三分地的用户@ pippo09 就是一个例子,他在3月底不幸被裁员后,连着一个多月也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裁员从4月30日起正式生效,至今20几天了,眼看着身份就要过期,却回国无门,即使愿意出高价找黄牛买那些转机好几趟的机票,也买不到。


他在5月21日,于一亩三分地里发帖求助:




找工作真的。。。太难了,在这里想求助一下,有卖票的信息也可以推荐我一下……不然我可能真的只有非法滞留了


或者不知道有没有人有经验,挂靠一个学校能行么?我之前一个朋友也挂靠过,但他说前年FBI抓了一批挂靠的,唉那我是不是还不如非法滞留一下,只要不超过180天……


在受到网友质疑后,他还非常详细地列举了现在还能飞回国的航班到底少到什么地步:




……目前可以转机的地方就是加拿大、日本、韩国、吉隆坡、欧洲一些国家,而且重点是,中国禁了大多数外国航空!


比如日本飞中国的,除了中国自己的三大航一周一趟,加上全日一个,JAL一个,春秋一个,还有大概一些,一周就只有这么区区10架飞机(从日本)飞中国,在日本的学生可能都不一定够坐,哪里还够美国转回去的?同理韩国也是留学生不少,而欧洲虽然允许转机,但是三大航只开了法国、荷兰、瑞典等大概不足十个国家最多20趟航班。


中国附近的地方也没有很多飞机回国!比如香港、澳门、台湾,除了吉隆坡的所有全部东南亚国家都禁止大陆人转机,中国附近就只有我上面说的那几个国家!根本没有很多很近的地方可以转机!


而且除了南航、东航、国航,外国的什么UA啊卡塔尔啊加拿大航空荷兰航空啊等等,要么被全部禁止,要么就只给一班飞机。因此这些仅有的转机都早就卖完啦。


以及他试图买回国机票的曲折经历:




我之前买了LA-SF-日本成田的票,这已经转了两趟!然后下一段是日本成田到上海再到广州。但就是因为下一段日本成田飞出去的航班取消了,我甚至想过从日本飞韩国、韩国再飞吉隆坡、吉隆坡再飞广州,只求能回去!


但是吉隆坡作为仅存的转机点,早就没有航班了。PS吉隆坡飞中国的也就只有两个航班好像一个是上海航空一个是厦门航空,同理荷兰大概三四个航班就是国东南可能还有一个。


昨天晚上哭着把每个国家的航班都看了一遍,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回去的票。韩国的转机政策比日本宽松,早早就卖完了。昨天看到有个人说,他刷了好久抢到了东航飞上海一周一班的飞机,2000美元,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他。因为我已经花了2000买了LA-SF-日本的机票,但是后面一段日本-中国的航班被取消了,我真的愿意也花2000买飞上海的!上海隔离完了回我家广州,可惜这2000美元的票都抢破头也抢不到。


甚至愿意重新花4600美元买我找到的黄牛说的LA–NY–荷兰–北京–广州这趟飞机(我一个朋友一个月前就是这样回去的),但是黄牛说他手上只有一趟了,还是7月16起飞的,6、7、8都基本买不到这趟飞机…


看着这些文字,都能感受到屏幕背后的人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彷徨无措。若是有的选,又有谁会把非法滞留作为一个选项呢?


发生在@ pippo09身上的故事并不少见。有些人运气好,赶在身份到期前找到了下一份工作,得以继续安心留在美国,也有些人早早抢到机票成功回国。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和@ pippo09一样,面临着身份到期的窘境,想回国回不去,留美又只能非法滞留,上网寻求帮助,还会被人嘲“千里送毒”,真的很心累。

“五个一”政策,回家途中遇到的拦路虎


而导致了留学生“有国回不去”的惨状的,正是被网友改编出花儿来的“五个一”政策。


它其实是民航局在3月26日正式实施的限航令,原版长这样:

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何1个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中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


既要防止境外输入,又不能禁止中国公民回国,民航局就想出了这样有点鸡贼的招数,以达到表面上不禁止中国公民入境,实际上卡掉了一堆人的效果。


僧多粥少,机票的价格自然一路水涨船高。


所以情况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你要想回国,当然可以,中国的大门始终向他的公民敞开,但是前提是,你要买到机票


平心而论,在3月26日刚刚发布的时候,这个政策也算合理。


那时国内疫情刚刚稳定,百废待兴,而国外却进入了爆发期,陷入恐慌之中的留学生和海外华侨很容易一窝蜂的涌入国内,给国内疫情的防治造成极大压力。


正如@孤芳自赏hf所说:




国内也要复工,边检人员,医生都有家人,还有大批的公司,等着上班。


前期国内为了防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果这时候无限制境外人员输入,可能会让前期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那些倒闭的企业,奋战在一线的医生,甚至为了疫情牺牲的人,最后也只是白白牺牲。


留学生回国入关 | 图源:Google.com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快2个月过去了,国外的疫情正在趋于稳定,人们的恐慌情绪也基本过去了,现在还坚持想要回国的人,基本上都有不得不回去的理由和苦衷,然而民航局却还是丝毫没有要放松限制的意思,也没有明确表示过“五个一”政策会持续到哪一天。


前两天,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还拒绝了达美航空和美联航希望在6月复飞中国的航班申请。


这其中是否有什么政治因素,我们不讨论。但是一边是许多身份到期的留学生急着回国,另一边是国家仍在严格限制国际航班,确实让人心里堵得慌。


。。。


再回到文章开头,那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提案。


放着“留学生有国回不去”这个关键问题不管,反而把心思放在如何继续学业的问题上,是否是本末倒置?又是否反映了执政者习惯性对敏感问题视而不见?


正是因为曾经深信“中国护照不一定能够把你带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但是它能把你从任何一个地方接回来。”遭遇现实的反差时,才让人如此失望。


要如何在维持国内疫情稳定的情况下,让想回国的留学生们顺利回国,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但是,我们期待看到的是,尽管困难,但是我们的国家正在努力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用“懒政”和“一刀切”应对一切麻烦,然后再随便抛出一个不负责任的提议转移视线。


最后,希望那句经典的台词能快点成真吧。(也希望某吴姓明星快来接我们回家~手动狗头保命)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一亩三分地北美疫情地图

北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时动态

谢谢大家的支持!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妈妈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们;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她。

$
0
0


昨天,我们关于留学生回国难的文章,引起热议。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大家用理性的方式积极讨论。

 

但我们也收到了这样的留言:

 

“不体会国家的难处,整天诉说自己的苦,要把祖国放第一位,自己有点小困难不会克服下?传递负能量。”

 

???


这位看客,对不起,有些留学生遇到的真不是一点“小困难”,也不是所谓的“巨婴们”在网上无病呻吟。

 

接下来的这个真实故事,来自一亩三分地的海外生活版,原作者@vitaminF目前在美国工作,由于母亲病危,急需机票回国,但是同其他急切地要回国的人一样,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直到母亲去世,他也没能买到机票回国看妈妈最后一眼。

 

由于不想打扰当事人,小编并没有对他进行采访,在这里只客观转述帖子里的内容。




母亲病危,却买不到机票回国


2020年5月11日,一亩三分地的海外生活版出现了一个名为“母亲病危,急需要机票”的帖子。

 

 图源:一亩三分地海外生活版


原作者在帖子里表示,由于母亲病危,他急需一张从旧金山到广州的机票,回国看望母亲,但是在网上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希望地里的群众能提供一些帮助。

 

根据5月12日的更新来看,原作者已经问了几个在网上卖票的人,得到的回复都是5月已经没票了;联系过大使馆,然而大使馆的人只让他自己上网查

 

 图源:一亩三分地海外生活版


地里的小伙伴给他想了各种办法,有人试图帮他买票:


@佛系灶门祢豆子

楼主联系我!我家有亲戚是北京机场空管,可以帮你买到票。但是我不确定现在可以买到什么时间的


有人提议作者可以试试寻找一下包机:


@onshout

之前看到湾区的几个公众号在推私人飞机的回国路线 但是很贵20000刀一个人好像。

@Yorkson

楼主试试大使馆的那个包机?

@kolax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包机回国的信息,楼主可以了解下?有必要的话可以开个GoFundMe大家协助筹款


有人帮他整理了目前从北美回国的线路,以及排版政策:


@yolandusa

目前北美有四条线路往返中国:

中国国际航空:北京-洛杉矶往返 CA987/8,每周7 (第一入境点:天津)

中国东方航空:上海浦东-纽约往返 MU587/MU588,每周2/3

厦门航空:厦门-洛杉矶往返 MF829/MF830,每周7/1

中国南方航空:广州-洛杉矶往返 CZ327/CZ328,每周6/7

 

目前北美航空公司停飞情况:

美联航UA现在系统排班停航到6月3号

达美DL系统排班停航到5月31号

美航AA现在系统排班停航到10月23号

加航AC YVR线停航到5月31号,YYZ线停航到6月23号

 

目前以上国外航班能否恢复要看民航总局五个“一”政策是否延续。如果你的航班是,比如5月25号的UA直飞中国大陆的航班,那么肯定会被取消。现在看起来六月份北美航司直飞中国的航班,都是先卖票然后等待政策,如果政策不允许,将会给您取消票。美联航目前最早可能恢复美中航线时间为6月4日。

 

如果取消5个一政策,可能复航的线路是旧金山-北京/上海/成都和纽瓦克-上海。目前大概率来看六月即便复航,也会从最少航班开始,比如先从一周一班开始。


还有许多人,虽然没有提供直接的帮助,但天天刷帖关注着这件事的进展,在精神上支持着作者:


@zihanlin

日常看看楼主买到票没,顺便替楼主祈福

@IGY6

不知道能做什么,祝福妈妈康复


也有人建议作者快去找黄牛或代理商:


@asteria9731

…真诚建议马上找票贩子,或者加回国的微信群,里面可能有人押宝买多了票要退票,跟他们提前约好时间,赌一下看看能不能抢到退的票…

@iTvX

楼主着急的话建议找代理商,自己买机票真的很不靠谱。


但是,更多的人觉得作者还是得去找大使馆:


@肥嘟嘟左卫门

楼主联系一下最近的大使馆领事馆!他们可能有包机回国的!希望楼主母亲平安!

@z2013

你有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电话吗?这事最有希望的是请大使馆和领事馆协调。因为现在飞中国的航班由他们在协调,即使有机票也要协调才能回国。希望你赶紧咨询。把具体情况告诉他们。他们手上有紧急票源的。希望你母亲能转危为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大使馆 | 图源:wikipedia


但是,据原作者的回复,大使馆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十分冷漠,在他多次请求之后,仍然没有结果。

 

寻找票贩子和代理商的道路也困难重重,作者加了挺多个地里群众提供的代理商微信,也寻找了据说有包机广告的公众号和微信群,但要么只能提供6月以后的机票,要么是私人票代,要价极高且真假难辨。

 

为了赶快回国,作者还尝试了办理前往加拿大的ETA,希望能从加拿大转机回国…

 

在帖子中,作者的回复只有寥寥数条,都是追问提供思路的小伙伴更进一步的消息,或是道谢。仅从这些简短的文字中,我们都能读出作者的焦急和痛苦。

 

然而,尽管尝试了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尽管有无数人的帮助和关心,作者依然没能在母亲去世前赶回国。

 

5月24日14:59,作者在原帖最后一次回复:

 

“妈妈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们。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她。谢谢大家, 她回到了天家”

 图源:一亩三分地海外生活版



看到这个结局时,小编真的又心疼又难受,只愿逝者安息…


不敢想象在这期间作者到底经历怎样内心的煎熬和折磨,一定是又自责又痛苦,埋怨自己不孝,无法即时回到母亲的身边。

 

确切的说,他在帖子里并没有明确说最后有没有成功买到机票。但是,作者5月24日在地里告诉大家妈妈离世;在此之前的最后一条消息发于5月21日,那时他还没有买到机票。


所以我们推测,在短短的3天内,应该是没有买到回国机票的;即使买到了,也很可能没法在妈妈过世之前赶回去;即使能立刻赶回去,回国之后也先要被隔离。

 

在这里,我们不是想要谴责谁,在这个国内外都很艰难的时刻,或许大家真的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们只是真心地感到困惑: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愿意出高价买票,数次联系了大使馆,只是想要在母亲临终前,回到她的身边,陪伴她,这个要求难道很过分吗?

当事人的“抱憾终生”,真的只是有些人口中的“一点小困难”吗?


虽然很不愿这么想,但是小编知道,这个故事分享出来后,依然会有很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说风凉话,认为这种悲剧之所以发生的“原罪”就在于作者决定前往美国留学,甚至在美国工作和生活。毕竟在这种“键盘侠”的眼中,这群在外国学习/工作的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家里的钱不干净、自认为高人一等、要求特殊待遇”。

 

尽管都2020年了,尽管党中央、人大代表们都无数次强调,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我们始终能在各个角落发现这样似乎还活在“闭关锁国”年代的人,他们仇视和英美日等外国相关的一切事物,痛恨留学生和在国外工作的人,不论看到什么事,都要出来踩两脚,发表一些所谓“高见”。

 

我们也知道,要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很困难,或许根本不可能。在这里我们不想深入探讨留学生对祖国发展、改变中国形象的积极作用。只是希望看到这个真实的悲剧后,大家能对留学生这个群体,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若是不能,至少也少一些风言风语吧…大家都是中国同胞,相煎何太急呢?


其他受困美国,急需回国的人


国内亲友刚好在这个时间点病危可能是个个例,但我们也发现,或许还有另一个更庞大的人群,也迫切地需要回国——那就是在2019年底来美国看望亲友的人。

他们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由于子女在美国学习或工作,拿着旅游签证,前来看望。因为只是短暂的停留,这些老人们都没有准备足够的药物

 

我们收到了许多这样的留言:


/Jessie:

“大部分五个一的评论都是讲留学生的。来探亲的老人呢?下面是我母亲写的文字。

 

‘我们买了往返机票。东航一直取消了我们回家的航班,叫我们怎么办?签证日期已到,让我们做滞留在国外的难民啊?我们都是七十几岁的老人了。来探亲时带的必须用药(心脏病、高血压病的药)早已吃完了,如果身体不好无药可吃怎么办?还有一位残疾人呢?希望制定政策的领导能为我们残疾的老年人考虑一下!五个二、五个三行吗?纽约和旧金山轮着安排航班可以吗?我们的返程机票已经多次被取消了,要让我们等到何时才能回家呢?退休老人买不起也买不到高价机票。我们能维护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吗?’”


/Anita:

“父母12月初来看我,计划2月回国,这都6月了还回不去,机票取消七次了吧,目前手上有一张6月底UA的估计又不行了。爸爸需要中成药美国买不到,他只能把药量减到三分之一,国内寄出的药快递公司网页显示送到中国民航已经一个多月了,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寄来。我已经给他们递交了签证延期申请…”


/~骑驴找脑仁儿~:

“…我爸妈这回也是因为这个“五个一”买不到回国机票,本来只是想过来过个春节,结果直接过到了立秋,熬夜跟着国内时间工作都是小事,主要是带来的处方药最多坚持到9月…希望囤的7/8月两套票,有一套能走吧…”


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公众号,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好几条这样的评论,有这种烦恼的潜在人群到底有多大?


 图源:知乎



实话实说,小编本人和周围的许多留学生朋友,确实没有迫切回国的需求,现在毕业了,成天操心的要么是找不到实习/工作,要么是最近特朗普政府是不是又要在opt和h1b上搞幺蛾子。“五个一”再持续几个月对我们而言没太大影响,顶多是不太方便。

 

我们写这篇文章,也不是想要为自己谋福利,提一些“完全放开限制”之类无理的要求。

 

只是总有一些人真的有不得不回国的理由和顾虑啊!比如昨天文章中那位惨遭裁员、身份快到期的同学,再比如这位母亲病危的同学,再再比如上文列举的缺乏药物的探亲老人们。

 

“五个一”这样的一刀切政策,在保护国内安全的同时,也忽略了这些真的真的急需回国的人。

 

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制定出万全之策,可以理解,但如今,距离“五个一”政策正式实施已经快2个月了,真的不能作出一些调整,给这些有急切需求的人一些帮助吗?如同 @Jessie 妈妈说的:五个二、五个三行吗?纽约和旧金山轮着安排航班可以吗?

疫情通报

数据来源

截选自一亩三分地疫情网站


一亩三分地北美疫情地图

北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时动态

谢谢大家的支持!

后台回复:APP

下载一亩三分地看帖回帖更方便!

海量内容等你来发现!

Viewing all 10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